第103章 对吐蕃的战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送到长安,会一起处死。
    这已经不是贪污那麽简单,而是动摇国本,与叛乱无异。
    不论是地方的官吏,还是天下的豪强,都因吴令光海贼案有所收敛。
    诸道采访使,监察御史因吏部案,不敢再玩忽职守。
    加上李适之大力整饬吏治,加重对官吏的考核,使天宝初年,隐隐有恢复开元初的风气。
    唯一不同的是,李隆基本人不再节俭,动辄赏赐,奢靡无度。
    君奢而臣侈,上骄而下贪。
    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只要李隆基不改变,这种风气只会是昙花一现。
    朝会结束,李隆基果然召李瑄入勤政楼。
    「七郎还想回朔方吗?那里恐无用武之地!」
    一见李瑄,李隆基就开门见山地询问。
    「臣想继续为国效力,为圣人开疆扩土。臣一直觉得吐蕃是大唐的心腹大患,请圣人将我调遣到唐吐边塞!」
    李瑄怎会没领悟李隆基的意思。
    李隆基也不想让他再回朔方。
    「唉!前段时间皇甫惟明进攻石堡城失败。盖嘉运这狗东西,若非他玩忽职守丶不思防务,石堡城也不会丢失。当年信安王以奇谋夺取,使大唐拓地千里,至赤岭一带。现在石堡城就在我大唐边境上,让朕每每念此,如鲠在喉!」
    李隆基拍着玉案说道。看那架势,像是要把盖嘉运挖出来鞭尸一样。
    石堡城三面悬崖峭壁,无法攀登。只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去。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吐蕃只要在石堡城多储存足够水丶粮食,准备檑木丶滚石,就可以固若金汤。
    失去石堡城,吐蕃在大唐的河丶陇一带,进退自如,并直逼临洮。
    所以围绕着石堡城,大唐在开元中后期先后完善安人军丶绥和守捉丶河源军丶积石军。
    如果大唐得到石堡城,那就可以切断吐蕃从赤岭入唐大道的粮道,进可攻,退可守,随意游弈。
    吐蕃失去石堡城的时候,在九曲之地,建立百谷丶洪济丶树墩丶宛秀丶大莫门等城。
    这些城被唐军攻陷过,却因为石堡城在后方,不得已失去。
    并且吐蕃大军常年驻扎在青海湖丶九曲一带。
    可以说在河源会盟后,大唐与吐蕃一切的恩怨情仇,都从石堡城展开。
    史书上,有令人赞叹的文成公主入藏。但关系早已不复往昔。
    即便是开元年间,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时,大唐与吐蕃也频频战争。
    而且吐蕃不仅在西域攻击大唐的藩属国,试图与大唐争夺西域霸权,还一直威胁大唐剑南一带。
    尺带珠丹年幼继位,当上赞普的时候比李隆基当上皇帝还早几年。
    现在尺带珠丹熬死权臣,早已掌权。他也是雄心勃勃的人,多次在信中扫李隆基面子。
    自吐蕃屠城达化以来,李隆基就不再信什么舅甥之好,想在对吐战争中,建立绝对的优势。
    而且尺带珠丹的儿子刚被大唐猛将王难得杀死,双方势不两立。
    再也不会出现赤岭下互市的局面。
    「启禀圣人,北齐时期,高欢率领十五万大军进攻玉壁城,短短六十天时间,死亡七万士兵。石堡城和玉壁一样,是为山城,易守难攻。」
    李瑄劝说李隆基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那没有石堡城?七郎如何为我开疆扩土?」李隆基眉头一皱。
    他确实想让李瑄带兵去攻打石堡城。
    「臣只要拿下青海(今青海湖),在青海上筑城。再攻下黄河九曲(今贵南丶同德丶贵仁一带黄河拐角处),尽得吐蕃在九曲上的城池。石堡城就如废城,届时守住下山的道,石堡城的吐蕃士兵,就会因粮绝而投降。」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历史上李隆基让王忠嗣攻击石堡城,但王忠嗣认为攻下石堡城,最少死好几万士兵,得到石堡城不值得,所以抗旨不遵。王忠嗣因此险些被直接处死。
    后来当哥舒翰拿下石堡城后,果然如王忠嗣预测,死亡数万唐军。
    当然,阵亡的唐军肯定不全是石堡城下。攻击石堡城,需要拔除赤岭的其他据点,阻击吐蕃援军。
    吐蕃不可能轻易放弃石堡城,必然全力来援。
    李瑄不喜欢打这种头铁的战争。
    他以凌厉的进攻为主。
    既然进攻,那就彻底抛弃防守,从宁塞郡出,对九曲之地展开攻击。
    「七郎所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难的方法。因为七郎将面对吐蕃数十万大军。」
    李隆基郑重地说道。
    真要占领青海和九曲之地,等于打开攻入吐蕃的大门,石堡城变得不值一提。
    「臣为圣人开疆扩土,何惧这些呢?更何况就算拿下石堡城,臣还是要进入九曲丶青海。」
    在李瑄看来,数万士兵随他在九曲野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