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52章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
    「刺杀边帅,等同谋反,不可容忍!至于卸任河东丶朔方两镇之事,待七郎从河东采访处置回来再说吧!」
    李隆基没有答应李瑄辞去两镇节度之职,而是让他挂着两镇节度的身份去河东。
    他从林招隐口中得知李瑄在湟水桥被数十名刺客刺杀。
    又通过李瑄的奏书,知晓这些刺客是河东豪强收买的燕赵豪杰。
    李隆基对此事非常愤怒。
    李瑄杀豪强,是因为豪强罪证确凿,而豪强杀边帅,把律法当儿戏。
    没有皇帝不痛恨豪强,他们都知道豪强会动摇自己的统治。
    只是他们拿豪强没有办法。
    在继位之初,李隆基也动过豪强。
    先天年间,大唐经过一系列政变丶动乱,豪强趁机私吞土地,肆意兼并。
    李隆基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丶隐瞒不报的豪强,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的策令。
    开元初年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实际上是豪强的「农奴」,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赋税。
    从先天元年到泰山封禅之间,李隆基的检田括户政策收到实效。
    他任命大臣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收回朝廷。
    只是李隆基也有所顾忌,不敢像李瑄一样动辄成片成片杀人。
    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百姓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
    如此,李隆基在开元初年建设国家的时候,获得一大笔财富。
    但当初的漏网之鱼一定还在,二三十年过去,政令早已松懈,豪强再次明目张胆。
    因为开元初年对付豪强,并没有流血。
    这让豪强觉得,哪怕鱼肉乡里,不过是再出现一次开元初年的情况,有恃无恐。
    哪想到李瑄这个狠人出世,根本不怕得罪豪强。
    也正中李隆基心坎。
    因为大族维护乡里稳定,天下乡绅大族那麽多,李隆基也不能全得罪。
    那些大族也将自己视为「特权阶级」,这样一念之错,就会成为豪强。
    而李瑄收回他们的特权,一旦犯罪,与平民百姓无异。
    死罪就是死罪,流放就是流放。罪责轻的,也要缴纳罚款。
    「臣遵旨……」
    李瑄为入朝堂,两镇节度,迟早要卸任。
    李隆基都这麽说了,李瑄不必急于一时。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口的数量。人口众多,自然为盛世。但有臣子说,国家的人口,最多到达六千万人,再往上就不会增长,是这个道理吗?」
    李隆基换了话题,向李瑄问道。
    李瑄是边帅,李隆基却向李瑄询问这种民生问题。
    这通常是与宰相讨论的国事。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皇帝不去关心人口数量,会想方设法增加国家的人口。
    「自然不是如此!」
    李瑄微微摇头。
    天宝元年,户口统计,天下县一千五百二十八,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八百五十二万五千七百六十三,人口四千八百九十万九千八百。
    离五千万人口大关,只有一步之遥。
    「但自古好像有应召,人口突破六千万,苍天就会发怒,天灾与人祸共生!」
    李隆基继续说道。
    「臣斗胆,这是不实之语。单单此时,加上军籍丶贱籍丶僧侣丶道士丶教坊,还有被豪强控制的农奴,以及未被统计的黑户,国家人口就不下于六千万,甚至更多。即便有天灾,但根基绝不会动摇。」
    李瑄向李隆基解释道。
    大唐统计的户口,都是编户,也就是俗称的良民。
    大量的奴籍人员,是为非编户。
    还有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黑户丶农奴。
    这还不算归属于大唐的诸多胡部。
    「七郎这种断论,朕倒是相信。」
    李隆基点了点头,又问李瑄:「七郎觉得如何增加国家的人口,大唐幅员辽阔,有诸多荒地可以开拓。」
    「臣以婴儿夭折的角度观察,发现以下几点。这是臣通过医者丶百姓乡里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如果不恰当的地方,请圣人斧正。」
    「其一,自古人们都陷入误区,以为妇女早生育,能激增人口。其实不然,如果一个少女十三岁生孩子,所生之子,就会先天性不足,容易夭折,并且少女因为身体未发育完全,容易有生命危险。」
    「其二,妇女在生育的时候,接生的稳婆接生不恰当,这也是致命的因素之一。」
    「其三,穷苦百姓家的女子生活条件差,奶水不足。还有许多无力扶养的弃婴存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