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请求为李适之封王,占领蒲津大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护,只露出一双眼睛。手持的大刀是军中最凶猛的杀器,李隆基看一眼都觉面色苍白。
    「陌刀军一起,竟如此雄伟。」
    李隆基在战报上多次听过陌刀军。
    他也幻想着检阅陌刀,不曾想是以这样的方式见到。
    「轰隆隆!」
    就在这时,蹄声如雷,大地在摇晃。
    龙辇已经越过步兵方阵,但见一列列骑兵如旋风般疾驰而来,骏马雄健,四蹄翻飞,扬起阵阵烟尘。
    西域铁骑身着威武的大唐明光甲,手持长枪。一个个目光充满杀气,像是准备冲向敌阵一样。
    数以万计的马队奔腾,但又非常整齐,气势如虹,铁蹄踏地之声震人心魄。
    「呜呜……」
    号角声响起,将士闻之,士气更盛,呼声震天,他们举起手中的兵器,似有排山倒海之势,尽显威武之师的骁勇善战。
    看到这一幕,与李瑄一起坐在龙辇上的李隆基胸口起伏。
    最近的骑兵冲到龙辇附近十步才率队绕开,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金戈铁马。
    李隆基终于明白这次阅兵是李瑄为他准备的下马威,警告他以后老实点,不要想着「政变夺权」。
    虽然他是靠政变起家的皇帝,靠「唐隆政变」消灭韦氏集团,成为储君,然后即位。
    又靠「先天政变」打败他姑姑太平公主,获得属于天子的权力。
    但今非昔比,李隆基没有半点机会。
    李隆基目睹李瑄对传令兵一声令下后,骑兵就如潮水般退去,这是绝对的权威。
    阅兵完毕后,李瑄请李隆基到龙首原的大营中。
    安西丶北庭丶西域诸军主将也一起进入营帐之中。
    李瑄军中,将领只担任武职。
    没有兼任支度丶营田等职。
    判官丶行军司马丶掌书记丶主簿等等,各司其职。
    当前,安西军由车神塞率领,有马璘丶李嗣业丶张兴丶来瑱丶车光倩丶浑瑊丶郝廷玉丶卫伯玉丶白孝德等一众将领辅助。
    北庭的一万五千铁骑由程千里率领。
    西域一万骑兵由尉迟胜率领。
    形成以安西军为主,北庭丶西域为左右翼的方阵。
    军营之中,除将领外,还有一名白衣道士。
    这名白衣道士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十分突兀。
    众将只知道这是李瑄的座上宾,不敢怠慢。
    李泌几天前,就受李瑄邀请,出终南山至长安,现居住在秦王府,两人相谈甚欢。
    李瑄想直接任命李泌为尚书左仆射,但被李泌拒绝。
    他没有威望,不可能担任那样的高官,会使天下人不服气。
    甚至李泌连九品官职都不愿意担任,只愿意以幕僚的方式,为李瑄出谋划策。
    李泌有兼济天下之心,不是他不想位登宰辅,而是要改变天宝十五载以前的风气。
    君轻爵位,人觊贵宠。
    他向世人表明愿意放下爵位丶官职,只为国家效力。
    让那些想凭藉芝麻大的功劳就想升职富贵的人,和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纠正风气。
    李瑄没有强行授予李泌官职,他准备等过段时间,先授予李泌散官,积累威望。
    他确实有些求贤若渴,李泌虽然对他的帮助很大。但直接为宰相,必然会使亲信他的官吏不服。
    李隆基坐在主位上,也瞧见李泌的不同寻常。
    他觉得这道士一定参与李瑄政变夺权。
    在研究如何攻破潼关的时候,李瑄让刘单拿出敕令,对麾下将领加以勋爵。
    最高的车神塞丶王难得为柱国丶郡公。
    李嗣业丶程千里丶张兴等,都被封为大将军。
    稍后会从左藏库取十万匹丝绸,奖赏给众将士。
    诸将领迫不及待攻破潼关,收复东都。
    「战事不可久拖,以免生灵涂炭。说出你们的意见?」
    李瑄把李隆基当菩萨一样供着,问将领们的意见。
    预计陇右丶河西的大军会在五月下旬到达长安。
    现在以安西丶北庭为前锋的铁骑,可以做出攻击准备。
    历史上如「香积寺之战」一样的战斗,李瑄不会让其发生。
    他的骑兵远远多于叛军,要利用骑兵的优势。
    「回秦王,潼关以东往西攻,是为天下雄关。而由西往东进攻,也就一普通关隘。纵叛军在潼关屯兵十万,也无处施展。末将认为当发全军的攻城器械,率领步兵强攻,十日之内必然可以攻破。」
    卫伯玉建议直接进攻潼关,不能给叛军发展壮大的时机。
    他说得有道理,新潼关的建立,本就是为了防止叛军攻击关中。
    而非堵着关中。
    所以,潼关东面的关口黄河滚滚,高山绝涧。
    潼关西面的关口大多是夯土丶石砌而成。
    李瑄对此有些犹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