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救边民性命,先后经历丰安城之战,贺兰山之战,擒突厥可汗丶拔悉密可汗,擒海贼吴令光,积石军之战,漓水之战,苦拔海之战,青海千里奔袭大战,白亭海之战,九曲大战,大非川大战,擒吐蕃赞普等,大小战斗过百,皆以低微的损失,不耗国力胜战,古代名将,无可比拟……」
「天水王又在长安连破大案,献理财之策,惩治地方不法豪强,巡视地方,宣传仁孝,此乃宰相之才也!」
「天水王虽二十岁,却才华横溢,诗词大成,将来可以领袖文坛也!」
「克己奉公,刚强果毅,如美人香草,万古流芳……」
「拜李瑄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摄尚书左仆射,兼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授紫金光禄大夫,加常平新法大使。其馀勋丶爵丶差遣官不变。」
李隆基一番长篇大论的铺垫后,正式宣布李瑄拜相。
成为封王的宰相。
众人皆然。
之前有猜测李瑄会任吏部尚书,但也有人不信。
毕竟吏部尚书自李林甫卸任后,再也没有人担任。
吏部是六部之首,兼以使职,就有实权,可以考公天下官吏。
宰相兼任,权职更重。
又有尚书左仆射加重地位。
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上是「第三宰相」,但群臣知道李瑄的强势,这第三宰相,可以与首席宰相抗衡。
就如当初李林甫以礼部尚书拜相,却能与张九龄对着干一样。
现在历史的回旋镖重新打了过来。
而且李瑄这次兼修国史和集贤殿大学士。
这曾经都是李林甫的官职,现却被李瑄继承。
特别是兼修国史,往往是首席宰相能兼任。
集贤殿大学士掌修书,现再掌修史。
这种影响力会与日俱增。
紫金光禄大夫为正三品的文散官,无掌权,就是标榜身份。
等等?
好像圣人又授予李瑄一个常平新法大使,这是什麽官职?
他们知道常平粮仓丶常平百货丶常平盐仓。
难道新法是围绕着这些吗?
所有的大臣齐刷刷地将目光落在李瑄的身上。
贵之极也!古今无比肩者!
宋国公有一个好儿子啊!
以后朝野就不能称呼李瑄为天水王了,而是以「李相」丶「相公」尊称。
因为宰相就是比郡王尊贵,毋庸置疑。
看李瑄不爽,反对李瑄的大臣,心中难受无比。
只要够强大,自有大儒辩经,李瑄身边注定不会缺少追随者。
李瑄拜相,也让他们激动。
特别是李瑄的兄长,差点在朝堂上跳起来。
李霅哪还有在马车上的冰冷,全身血液沸腾。
李林甫看着李瑄从座位上起身,准备到案前领旨,心中长吐一口气。
李瑄所担任的,都是是曾经他的官职啊,在博弈之路上,他一败涂地。
先后丢下三十个官职。
每当他要重新夺回吏部尚书的时候,总被李瑄插上一手,不仅未得到,反而失去更多。
如今李瑄被拜吏部尚书,是对李林甫羞辱。
来势汹汹的李瑄,势必要与他一较长短。
李林甫连遭打击,心里没有战胜李瑄的信心,他只希望李瑄的新法,让文武百官向他聚拢。
「臣拜谢陛下,今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感责任重大,必将不遗馀力,上不负陛下,下不愧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瑄在大殿的中央,向李隆基一拜。
这一拜后,意味着李瑄正式成为宰相!
现李瑄的官职为:
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摄尚书左仆射,兼修国史丶集贤殿大学士,领河西陇右节度大使丶常平新法大使丶天下迁民大使丶纠婚使丶慈幼堂使丶陇右群牧大使丶河西长行转运大使丶黄河转运大使,授紫金光禄大夫丶上柱国,封天水郡王,实封一千五百户。
今后,李隆基一定还会李瑄加其他的使职差遣官。
「李相平身,以后入中书门下堂参与军机,朕期待你能为国家献出更多良策。」
李隆基抚摸着胡须,然后向众多大臣说道:「李相今日正式上任,拜相宴会待雪过天晴后举行。」
按照惯例,拜相过后,就要举宴庆贺,昭告天下。
毕竟拜相是国家大事,若是以前,拜相需要国君向丞相行拜礼。
现在皇帝用一场宴会,表达对宰相的尊重。
「恭贺李相!」
大臣们不论心中怎麽想,必须在李林甫和裴宽的带领下,起身恭贺,以回应圣人的选择无比英明。
李瑄再次向李隆基一礼,然后对前后左右的文武百官各行一礼。
最后,李瑄回到座位之上,百官重新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