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仪天下。
    几年前,她只是一名小女子,祖父虽是裴耀卿,但家境已败。
    少女时期,她一直仰慕文武双全的大英雄李瑄,会背诵李瑄的每一首诗。
    在嫁给李瑄后,她就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子,不敢想会有今日,一点准备都没有。
    她确实有对皇宫高墙的忧虑。
    「我与灵溪的前三次相遇,一直记得。宗圣观的灵溪旁,骊山下的梨园内,长安城的东市中。虽有长离丶月瑶丶霜儿她们,但故剑情深,终不敢忘记!」
    李瑄似乎看到裴灵溪眉宇间的忧虑,他将裴灵溪眼帘下的一缕青丝带过,抚摸她光滑的脸蛋,动情地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我们周公之礼时的誓言,不论何时,我们都一样。哪怕是在皇城之内,也不要有拘束,如前夕,如昨日,如今晨。」
    李瑄之所以是李瑄,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处事风格。
    他不会因为似此星辰非昨夜而感叹。
    「夫君……」
    裴灵溪梨花带雨,情不自禁在李瑄怀中。
    这一刻,她也决心帮助李瑄处理好命妇等事宜。
    纵然很想在夫君怀中,但裴灵溪克制住自己。
    她知道夫君要前往中书省了。
    ……
    短短两三天时间,随着李瑄被立太子之日愈近,长安的谈论越是激烈。
    当然,也不免沽名钓誉的老臣上书痛骂李瑄。
    这是吃定李瑄不会杀他。
    比如苗晋卿就引用汉代盖勋骂董卓的话,向李瑄上书:
    「昔伊尹丶霍光权以立功,结局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
    此影射李瑄为弑君的董卓,祝贺的人在门前,吊丧的人在坟前,预示李瑄不得好死。
    李瑄也不生气,看完以后还给尚书省的官吏看。
    这样谈笑风生丶荣辱不惊的气度,让大臣们动容。
    大臣们问为什麽不处置苗晋卿。
    李瑄回答:如果有罪,就会处置他。
    大臣们更佩服李瑄的心胸。
    苗晋卿是半截黄土埋到脖子大臣,没必要和他计较。
    军政要是,皆决于秦王,且民心所向。
    如苗晋卿这样反对的声音虽有,但都被支持李瑄的声音压制。
    在这期间,第一批一千份「大唐月报」到达长安。
    即便一份大唐月报一百文钱,也很快被争购一空。
    虽然大唐月报上记录的大事,对长安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这种下达民间的报纸,和空前的报纸模式,让文人士子十分新奇。
    在观看报纸的时候,人们不免被上面的英雄事迹所影响。
    有崇拜李瑄的寒素文人,还自发在大街小巷,向平民百姓念报纸上的内容。
    有的事情,百姓们听不懂,但能归结出一句话:秦王天命所归!
    果不其然,秦王亲自连载的小说《西游记》,即便只有一回,但描述的世界观,使百姓们忍不住期待下一回即将发生的故事。
    这更增添李瑄的呼声。
    舆论一片哗然的时候,李瑄照常出入行省,处理军政事务。
    现如今,李瑄了解最多的就是地方郡县事宜。
    那些外出担任郡县归来的官吏,都被李瑄一一召见,让他们如实回答地方上的情况,李瑄对症下药。
    在封太子大典的前一天,太极宫已经在准备祭典事宜。
    而李瑄则仍旧穿着官袍,在政事堂召见京兆尹卢奂。
    卢奂是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臣,在朝堂上威望非常高。
    他的父亲是开元名相卢怀慎。
    时人讥笑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实际上是对其地位的不肯定。
    在搭配姚崇的时候,卢怀慎为团结,不与其争,万事尽心尽力,一丝不苟。
    卢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在卢怀慎去世后,家无馀蓄,惟一老苍头,请自鬻以办丧事。
    这种清廉为开元官吏带来榜样,也完全符合李隆基在开元初年所提倡的节俭。
    卢奂不是依仗卢怀慎的厚德才有威望,而是继承父亲的事业,清廉为官,为百姓做实事。连李隆基都亲自为卢奂题字: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在卢奂治理过的陕郡,百姓一直流传有歌谣:不须赛神明,不必求巫祝。尔莫犯卢公,立便有大福。
    在佛道巫卜盛行的时代,不去祈求神明,只要堂堂正正,便有福报,可见百姓为卢奂的崇敬。
    所以李瑄在京兆尹空缺的时候,优先提拔卢奂。
    另外李瑄也想让卢奂肃清京兆的风气。
    李瑄和卢奂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只是相比于卢奂,李瑄的方法更加激进。
    此次召见卢奂,是因为他刚从岭南的南海太守(今广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