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州)任上卸任。
    「大尹在南海的时候,惩治贪官污吏,处置豪强,改变风气,使南海大治,实为能臣啊!」
    李瑄最先赞扬卢奂一句。
    南海郡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随着海运的开发,已经成为大唐与中南半岛丶海外诸国的贸易之所,地兼水陆都会,非常富庶,并为国家带来丰厚的赋税。
    特别是经过卢奂整顿南海郡以后。
    李隆基一直有派遣宦官到南海为他物色奇珍异宝,以自取乐。
    但宦官往往是贪婪无度的代名词,每个地方只要有宦官出现,准没有好事。
    他们在南海郡的时候连吃带拿,横行无忌。
    但卢奂到来后,宦官们也慑于卢奂清白丶不循私情的威名而不敢乱伸触角。
    「这只是下官分内之事!」
    卢奂回复李瑄,能看出他年事已高,又长途跋涉,精气神都不太好。
    他和一些中立的老臣一样,没有去掺和皇权斗争。
    李瑄现在是秋风扫落叶,谁冒头削谁。
    主要是李瑄以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牢牢把持住权柄。
    小宗代大宗已成定局。
    「南海郡的豪强势力丶大族势力还有几何?」
    李瑄步入正题,虽卢奂铲除贪官污吏,但豪强一定除之不尽。
    即便一时间全定,不久后也会如雨后春笋般重新冒出。
    或许卢奂前脚刚走,就又有豪贵在兴风作浪。
    「回秦王,南海豪贵滋生,下官杀一儆百后,他们只是关闭门户,收敛行迹。」
    卢奂向李瑄回答道。
    如李瑄所想,卢奂不可能用激烈的手段去应对。
     「南海郡的百姓,相比于关中百姓,生活如何?」
    李瑄又问卢奂。
    「关中大雨时,斗米四百钱。雨停有所回落,安禄山叛乱之时,斗米暴涨八百钱,最高的时候一千二百钱,秦王勤王保驾入长安后,米价逐渐到达如今的斗米五十钱,相比以往,仍居高不下。而南海郡在天宝十四载时,斗米六十钱,比江南地区贵三十钱,比淮南贵四十钱。」
    卢奂用米价向李瑄表示岭南百姓生活并不如意。
    连经过暴雨灾害丶战乱威胁到关中都不如。
    「本王从文书上看到南海的粮仓积谷颇封,怎会如此呢?」
    李瑄知道从汉代开始,南海郡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
    或许岭南是蛮荒之地,但南海绝对不是。
    南海郡是大郡,四万馀户,二十二万人口。
    这放在北方郡,也属于重量级。
    「均田已被破坏,官府无田可均。下官虽组织开荒,但开荒速度跟不上人增长速度,土地还授成了一纸空文,百姓逃亡现象也屡禁不止……」
    「常平粮仓丶义仓等粮在种种波折下,官商勾结,豪强屯粮,一直无法有效常平粮价。」
    卢奂向李瑄回答道。
    不仅仅是南海郡,这也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归根结底还是土地兼并,原本在均田制下,成年男子可授八十亩口分田,二十亩永业田。
    在这一百亩田地上种植水稻丶大豆丶桑丶麻丶蔬菜等农作物,勤快的百姓和织布的妻子配合,足以衣食无忧。
    哪怕缴纳租用调丶户税丶义仓税等,还有众多财富于民间。
    这也是李隆基登基,检田括户运动以后诞生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但现在男子成年后,官府手中没有田地,连二十亩都均不下。
    再加上官吏们无以为继,杂七杂八的税收,百姓无法用二十亩养活自己。
    这种情况,老百姓只能逃命到外地。
    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豪强的「农奴」,一生为豪强劳动。
    当年强悍的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制度上。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在天宝年间崩坏也是必然的。
    「南北郡县,同样是二十万人口的大郡,国家所得到的赋税,北方却比南方多得多。更何况还是南海郡这样的商贸大郡。」
    李瑄知道岭南也犯老毛病了。
    自天宝以来,江南丶岭南的赋税不好收一直是问题。
    不仅是李林甫,连杨国忠都在想方设法从江南收税。
    这次安禄山叛乱以后,江南丶岭南的赋税一定更难收取。
    河南河北地区在天宝年间赋税加重也与大唐对江南的掌控有关。
    山高皇帝远,豪贵们总能想到方法去对抗政策。
    「秦王,江南丶岭南的权贵,并非为一个整体,他们之间也矛盾不断,充满算计。」
    卢奂一如既往提倡分化豪强大族,再次进行一次检田括户运动,迎来三十年的大治。
    「大尹的意见本王会仔细考虑!」
    李瑄微微一笑。
    他当然清楚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