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回纥的妥协,大唐月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换。」
    「然天高皇帝远,再周密的计划,也会出现疏漏。我准备创立报纸,每一期报纸,都会优先发放诸军,由军中典军,向士卒宣读报纸上的内容。」
    李瑄提出他的忧虑,又从桌上展开一份「报纸」。
    此报纸宽一尺八寸,高一尺两寸。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大小字体,甚至还有红色的字体。
    最上方是李瑄用「天骨鹤体」写的「大唐月报」四个大字。
    其他字体,都楷书,有隶书,而且明显不是一个人写的。
    在李瑄的示意下,李泌拿起报纸观看。
    报纸概念最早出现在汉朝,具体形式为《邸报》。《邸报》是汉朝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
    到了大唐,报纸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进奏院状》,这是最早的「报纸」。
    开元年间,长安皇宫每日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些简报被称为「开元杂报」。
    但这些报纸规模小,且都是官吏阶级,不能到达军中,更不能到达民间。
    即便到了,普通文人也没有兴趣读。
    而李瑄这几日让秘书监规划的报纸不同,李泌一眼就沉浸进入。
    首先就是「头版头条」,九月一日,安禄山叛乱结束。
    包括安禄山是怎麽被李猪儿杀死,都记录地清清楚楚。
    大唐士卒从进兵洛阳以来,描述大唐士卒英勇,惟妙惟肖。
    还有排兵布阵,精密的布置。
    其中在安禄山叛乱结束后,还有一个篇幅描述李瑄以秦王之尊,阵斩叛将李归仁丶田乾真丶王武俊丶安太清等人,在战场上左冲右突,万夫莫当。
    几日几时,李瑄发表的演讲,都以文言文的方式记录。包括李瑄祭祀战死士卒的时间丶地点丶位置丶祭品等都有描述。
    到九月八,秦王从荥阳归洛阳,百姓夹道迎接,又赠军粮于百姓,使万民感激涕零,高呼「万岁」。
    ……
    头版头条占据大报纸四分之一篇幅。
    接下来字体较小,描述了三位将领的英勇画面,并对他们的履历丶籍贯有介绍。
    最先是守卫陈留,城破而死的张介然,歌颂其大义凌然,完成「文死谏,武死战」的英雄事迹。
    然后是李嗣业,记录他在荥阳的时候,看到骑兵陷入劣势,与百名陌刀手,脱下沉重的鱼鳞甲,跨马前去支援,连斩敌将,神通大将,名不虚传。
    最后是马璘活捉孙孝哲的故事,先是描述孙孝哲的邪恶,又描述马璘生擒孙孝哲的壮举。
    不单单是将领,还有「小兵的故事」,一共三则,是从军中统计而来。
    一个小兵在平定叛军中斩杀二十七名敌人,李瑄在九月十二日,亲自召见封为郎将,授六品勋官,勇士勋章。文章的开头描述小兵自幼家贫,苦练武艺,保家卫国,毅然从边。然后才开始步入正题。
    一个是李瑄天策卫,游侠出身,远涉西域,成为李瑄的亲卫,在此战同样杀敌二十多人,勇武过人。
    还有一名比较特殊,他没有杀几个敌人,但因为拯救战友,痛失一臂。李瑄亲自去军医所看望他,授予勇士勋章,奖励家乡良田百亩,绢百匹,并任命他为家乡的锦衣卫千总,鼓励这种精神,宣扬战友如兄弟。为国奋战,国家不会亏待。
    除此之外,连平民百姓的事例都被搜罗。如一名荥阳百姓为大军箪食壶浆,是为国大义。
    一名颍川父亲哭着将儿子送到战场上,感人肺腑。
    除了这些真实的故事。
    报纸上还有对官吏的任命,比如李瑄刚任命的太守,封李光弼的爵位,都在其上。
    还有一篇《常平新法纪要》,似乎是某个文人写给朝廷的,建议常平新法的改革,如何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背面专门有「诗词」展览位。
    李瑄还搞了一首诗上去。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他得知裴灵溪丶姜月瑶等女已经回到长安。
    他们已经一年未见,在回洛阳城后,李瑄第一时间向长安写信。
    其他的诗文,有几首歌颂李瑄的,也有最近洛阳诗人的新篇,不怕侵权。
    报纸背面,还有「开元宰相」的专栏,讲述从姚崇开始的宰相,分析盛世是如何而成,又如何衰落的。
    这是连载的专栏,需要数十版报纸才能写完。作者是李瑄的麾下孙逖和史学家韦述,实际上李瑄也要修改。
    李瑄知道这些人会写盛世兴起,不一定敢写大唐衰落。
    另外,也有「军魂」的专栏,纯粹李瑄亲自执笔。
    他准备用循序渐进的思想,给军队植入种子,引经据典,强调荣誉和使命,宣扬铁血与职责。
    李瑄不知道有没有用,但他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