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到底是不是假圣人?从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去官后,朱熹回建阳考亭继续讲学,但是很快“庆元党禁”就爆发了,监察御史沈继祖批判朱熹的学说为“伪学说”,列八项大罪,并效法北宋元佑党籍之故伎,开列了一份59人的伪逆党籍。
    朱熹以伪学罪首落职罢祠,朱子门人惨遭清算,或遭流放,或下狱。
    公元1200年,朱熹忍着病痛,完成了生平所有着述,随后写下遗嘱,嘱托儿子和门下弟子努力学习自己遗留下来的书籍。次日,朱熹衣帽穿戴整齐,靠着枕头就去世了,终年71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初,辛弃疾和朱熹曾共游武夷山,朱熹写下“克己复礼”“夙兴夜寐”八个字,分别悬挂在辛弃疾两间斋室的门上。
    朱熹病逝时,“庆元党禁”尚未解除,韩侂胄一再打压朱门学子,因此无人敢去吊唁,但辛弃疾却亲自前往,写下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纵观朱熹这一生,为官9年,但仅在朝中40余天,每一届皇帝都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是谏言天子注重道德、修身齐家,灌输“格物致知”之理念。他很有治国能力,这从几次赈灾中就能看出,着述也颇丰,有自己的道统思想,可是辅佐君王之术,朱熹尚欠火候。
    在古代,君者即天下,若悯天下苍生,当使君明理,找到合适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鸡汤,抱着“我不怕死、我是谏臣”的态度。凡事变则通,通则达。
    至于针对朱熹的“伪学说”,完全是一种政治攻击。
    公元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重,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很想在离世前再看光宗赵惇一眼。但光宗素来与父不和,不肯探望,左丞相留正恳请光宗满足孝宗最后一个愿望,可光宗却挑衣而起。
    不久后,孝宗崩,光宗不执丧礼,群臣累奏不复,因此韩侂胄和赵汝愚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赵扩登基,为宋宁宗。
    宁宗即位后,赵汝愚因辅佐有功擢右丞相,以独相的身份执政,因此遭到韩侂胄妒忌。赵汝愚亲朱熹,不但让他平乱,还入宫侍讲,推广其理学。
    随后,韩侂胄指使右正言李沐,奏称赵汝愚乃宗亲,不宜担任宰相,遂赵汝愚遭罢免并外放。当时很多大臣都上疏攻击韩侂胄,这其中就包括朱熹,因此韩侂胄掌权后,就酝酿了“庆元党禁”。
    这件事的本质还是宋宁宗厌朱熹,若宁宗坚持,韩侂胄纵然有报复之心也无计可施。
    朱熹死后两年,台谏奏请宋宁宗恢复其名誉,赐恩泽。
    公元1210年,宋宁宗赐朱熹谥号“文”,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时期又追封徽国公,朱熹也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之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把这一生都奉献给了“理学”,有些争议在所难免,但历史已经给出正确答案,在古代到现代的思想进程中,“程朱理学”影响巨大,成就斐然,这是不争的事实。
    本栏目历时一年精心打造,建议加入书架并收藏,从第一章节开始跟进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