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改变来生的生命。</br>好!那么这是一个总说,那么当然在这个地方,空假中三观,智者大师提出一念心性具足三观,它的重点在假观。</br>二、别明假观——十如是</br>我们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谓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那么智者大师在观察你内心假观的相状,是从这十个角度来观的:</br>(一)、如是相——(这是一个总说。)</br>智者大师把内心的相状分成四种:</br>1、叫做增上的恶心。这个增上的意思就是他的心是坚定的,他经常生起很明确而坚定的恶念。你看有些人他动不动就生气,很自然的。那么你日常生活当中,你观察你内心的相貌、起心动念,大部分都是贪嗔痴的,那么这种人就是三途种性。也就是说,你内心的相貌是增上的恶念,不管你造什么业,你来生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三恶道待着。</br>2、如果你是增上的善心,你日常生活很自然会产生布施的心、持戒的心,别人刺激你,你经常选择忍辱、选择吃亏,那么你来生的果报就是人天果报,这叫人天种性。增上恶心叫做三途种性;增上的善心,叫人天种性。</br>3、是出离心,这二乘种性。有些人看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的。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看到别人也没有慈悲心。所以他对生命是全盘的拒绝,这种人,他的种性就是二乘种性。他很有可能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他先到偏空涅槃去一趟,然后再回小向大,因为他是属于这种出离心的二乘种性。</br>4、有些人他的心是菩提心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么这个是菩萨种性。</br>智者大师把这个心的相状,分成以上四种心,决定了你未来整个未来的果报。</br>(二)、如是性——</br>那么,这个心,这个相,它有它内在的性。这个性以不变,就是很难改变了,你这个念念之间,过去生数数熏习啊,产生一种强烈的习性。</br>(三)、如是体——</br>相是表现在外,性是隐藏在内,叫做性。相一定有性,性一定有相。那么当我们把相跟性两个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生命的主体,这个体就是相性的结合,名之为体。把外在的相,内在的性,把它结合在一起,就是构成一个生命的主体。</br>(四)、如是力——</br>那么这么一个生命的主体,它有它的力,它有潜在的功能。比方说一个人经常起贪嗔痴相状的人,他虽然没有外境的刺激,但他的心,有潜在造恶的功能,只是没有环境刺激而已,缘缺不生而已。如果一个人经常培养一个善良的心、布施持戒的心,即便没有环境让他修善,但是他内在的潜在,是造善的功能。</br>(五)、如是作——</br>等到因缘具足了,外在还境允许了,它就产生作,它表现出来了,叫做作。力是潜在的能力,作是显现在外的作用。</br>(六)、如是因——</br>那么一个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善念恶念呢?因:事出必有因。我们一个人的果报,外表的色身是变来变去的,所以你要是看到你前生的样子,你会认不出来,诶!这是我吗?你认不出来。但是你前生打什么妄想,你今生还打什么妄想。色身是不能继承的、外表的财产也不能继承、但是你的思想是可以继承的。你看有些人他喜欢拜佛,他前生喜欢拜佛,他今生还是喜欢拜佛;有些人是喜欢打坐,喜欢静态的打坐。为什么呢?这叫等流性嘛,他前生就喜欢打坐,他今生来还喜欢打坐。所以你看那些钢琴弹得特别好的人,他今生一看钢琴,他就忍受不了,就赶快想要上去弹几下。</br>(七)、如是缘——</br>所以我们内在的思想,是继承前生的思想。所以,你前生打什么妄想,你今生还打什么妄想。当然这当中有一个过程就是缘。你今生所接触的教育,这当中特别是佛法的教育。</br>一个人要彻彻底底的改变思考模式,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觉悟,没有其它的方法!</br>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变你。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愿意改变,而那种改变的力量,来自于你内心的觉悟。你看受戒,为什么佛陀要你自己发心?你自己缘境发心─我重新开始,过去的种种譬如昨日死,我从今天开始,我生命当中有三大目标:第一个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化。为什么这样的愿你要自己发出来?就是这个缘,你内心当中要产生一种觉悟的力量,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