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去改变你过去的因。所以这个因要变成果跟报之前,祸福由因,改变在缘嘛。</br>我们对于过去所留下来的思考模式,有两个选择:</br>第一个、你选择随顺:反正我小时候就是这个想法,现在还是这个想法,那么这个时候就增长广大了。诸位要知道啊,你不对治妄想,就表示随顺、就是增长广大。说,我没有对治它,我也没有随顺、没有增长啊!你没有对治就是在增长,你顺从它嘛。</br>第二个、你采取忏悔对治:它的势力就减少、减少。</br>(八)(九)、如是果、报——</br>那么经过这个缘的改变以后,你可能是用觉悟的方式,或者你是用这个放纵的方式,那么最后会产生一个果跟报。</br>这个果是约著等流果来说的;这个报约著异熟报。什么叫果跟报呢?比方说,你造了杀生,这个杀生你会有一个果、一个报。你造了杀生,你来生还很想杀生,这个嗔心增加了,等流习性增加了。第二个你因为杀生,你可能会来生短命多病,这个是报,报受完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比较害怕的是那个习性,因为这个报是生灭法,它受完以后,就像这个电池放电,放完以后就没有了。但是你留下那个痕迹,那个功能、那邪恶的功能啊,就像那个滚雪球一样,它就不断在你内心当中不断的酝酿,所以你看有些小孩子,看到众生就很想去伤害它,这个就是前生的等流性。</br>(十)、如是本末究竟——</br>那么:我们从我们内心的相状,我们看到过去的因,也看到你现在面对的缘,也可以预测你未来的果报。那么这样子的一个整体过程,这个本就是你最初的相,这个末就是最后的果报,它是彼此是互相相应的,你有这个相,你未来就会有这个果报。</br>当然,这个地方,我们从这个相所观察的,理论上是通于五阴,但是智者大师所说的相,主要是第六意识,就是想。五阴当中,色没有必要花时间,那只是个果报而已。感受你也改变不了,我们佛法不改变感受的。行阴跟识阴特别微细,你也改变不了。所以整个五阴当中,我们要掌握的是你的思考、想象。你面对你的想象的时候,第一个,你知道你的过去,大部分的时间是打什么妄想,你大概知道了。你看你一天当中的起心动念,你大概知道你前生大概都在想些什么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承当过去的。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所以有时候我想:一个人生命,如果今生才开始那该多好?那很简单啊,才几十年嘛,你能够产生多大的妄想?我们学佛难,就难在我们要承当过去无量无边的生命,这个就很麻烦。每一生都打很多妄想,都留下痕迹来,所以内心当中很多、很多的想法。</br>当然:过去是不能改变,我们只有承当,但重点是,你要怎么面对它?</br>本经的思考模式很简单: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不管妄想怎么样,不要随顺它。它本身没有真实性的,达妄本空。我们《楞严经》没有要你去把妄想断掉,你动一个要断妄想的心,想跟它抗拒,那你就很辛苦了。</br>《楞严经》只告诉你——不要住在妄想,没有要你去对治妄想!</br>你不要不自量力啊!去对治妄想,你不是它的对手啊。它无始劫熏习而成,你短时间的修学佛法,你不是它的对手的。所以你修行要有理观,不能只是用事修的。第一个你不要住在妄想,要安住在真如。然后你去——培养一个善念,来取代妄想。所以这个调伏,就是开始培养一种善念,用布施的念头来取代,或者用布施的念头来调伏悭贪的心。用持戒的念头来调伏破戒的心。用忍辱的心来调伏嗔恚的心。所以整个在观心法门当中,关键点在第一个相,你从相当中看到过去。第二个缘,你今生的态度。</br>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他本来是学医的,后来他遇到一位算命的孔先生,他说:你这个人很聪明啊,你应该读书啊!他说:你读书以后,你的功名可以做到县长。他讲三件事:第一个你的功名到县长;第二个你今生没有儿子;第三个你的寿命不长,只有到五十三岁。后来他很多的事情,果然都被印证了,这个时候,他就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都被算准了。一个人果然不能摆脱过去,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所以他对于生命,他只有看一半,他只看到我从什么地方来,所以就认命。这部分当然对,但是一个人看生命,不能只看这部分,你还要看到你将往哪里而去。后来他遇到云谷禅师,告诉他:祸福由因,改变在缘,你不要老是看过去,你要看看你的未来要去哪里比较重要啊!</br>当一个人开始重视未来的时候,他开始自我反省。他就反省啊一个人要找原因啊,你今生的生命怎么会这样子啊?你向内心去观察,你就会找到原因。后来,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