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欸,师父啊!你看我会不会出家?我说: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也可以测试一下你未来出家的因缘,出家不是绝对的好,但它也是一个因缘。如果你想到出家的时候,你的忆念是──出家很枯燥、很无聊,那你今生不会出家,你来生也不会出家;如果你心中去忆念出家法的时候──欸…不错哦,出家很清净、享清福。忏公师父说的:世间人享鸿福,出家享清福。鸿福是带业,虽然有福报,但是很躁动。所以如果你忆念出家法的时候,你是一个美好忆念,你今生即便没有出家,你来生一定有因缘出家。
其实:你世间的因缘,你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心中的想象已经产生一定的力量。就像你做母亲的,你最在乎子女什么?你说,这个子女很会读书,这个是最重要的吗?未必吧!一个做母亲的、做父亲的最在乎的:你这个儿子心中有没有我的存在,是嘛!你心中没有我的存在,你结了婚,你心中只是忆念太太。欸!他心中没有你的存在,你们的因缘就淡了。他再怎么会读书、怎么有用,跟你就没关系。所以我们看人跟人之间的因缘,最重要就是你心中有没有我,这个是合乎佛法的缘起论,因为他心中没有忆念你,你跟他因缘就淡了,即便他名义上是你的儿子,有这个儿子等于没有这个儿子。所以我们讲:相逢就是有缘,这个因缘的关键就是心中的忆念!
有些人观念不正确,他说:为什么我们应该要往生到弥勒净土?弥勒净土在三界比较近,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比较远。其实你往生跟远近没有关系。你心中不忆念,就算它在你隔壁都没有用,你相不相信?
[往、不往生]——是你心理的问题,跟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都没有关系的。我们这一念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哪有什么距离?
[往、不往生]——跟距离没有关系,是你自己心理准备好没有?障碍是来自于你心;你心中不忆念佛陀,佛陀在你前面都没有用、住在你隔壁都没有用,当面错过!
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会不会去救拔某一个人…关键就是你心中有没有佛的存在,你有没有把阿弥陀佛当一回事,问题在这个地方。下一段就讲很清楚了,前面只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
佛陀,他把他的内心世界──他要怎么度化众生讲出来,他说: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佛陀说:身为一个佛陀,在一念的寂静的涅盘心中,我那个大悲心啊,不断的忆念十法界众生,就好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但是佛陀也讲出一问题是若子逃逝,虽忆何为?佛陀不断的忆念众生,就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但是身为儿子,他一心一意只想在外面攀缘,甚至于想要离家出走,那么母亲单方面的忆念,这样子彼此间也没有相逢的因缘。所以问题就是──这不是单方面的。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假设身为一个儿子,心中不断忆念母亲的好处,就如同母亲忆念儿子一样的至诚恳切,那么母子两人,生生世世,就经常相逢而不再分离了。为什么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为什么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会跟佛陀同时出世呢?事出必有因──因为舍利弗尊者跟目犍连尊者,在过去生经常忆念释迦牟尼佛。不过我们也不错,末法至少还有佛法,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因缘是在尾端,至少法还在,没有跟人结缘,跟法结缘。所以说,佛陀跟众生的感应道交,叫做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它是平等的照耀一切众生,它释放了很多的光明来加被我们,但是我们手上的水,如果是波动的或是平静的,产生月亮影子的光明就不一样。
这里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感应道交──能感的是我们一念心,我们一念至诚恳切的信心跟愿力;所感的是佛号的功德(无量光、无量寿)。
那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
感应道交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心力跟佛力,谁主动?心力主动,还是佛力主动?心力。答对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不能主动救拔我们,你要记住这一句话,因为佛陀是无念的。说,欸!佛陀主动救拔你,那佛陀动念头了,那他就不是佛了。佛陀的心是安住在一个无念的心体,他是永远存在法界的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不能主动救拔你,一定是你释放一个力量,他才能够有所响应。
我看有些人在解释净土宗,他讲他力的摄受,讲到最后…我听那个意思就像外道的思想…佛陀可以完全把你…好像你不想去…他硬把你带去那种感觉!没有这回事情!
即便是他力门──也是你自己要有所准备──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
我们一定要把前后的因果搞清楚,佛陀的心,他是不动念头的,他常游毕竟空;那么是在众生心垢净的条件之下,佛陀影现中、诸佛影现中。你看《阿弥陀经》也是这样,《阿弥陀经》说:是人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