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粮草供应不足,士兵训练不够等等。“
李吉认真听取了武敏之的意见,随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召更多壮丁入伍,并加大对军队后勤保障力度。他还特别重视武器装备改进工作,要求工匠们加紧研制新型兵器。
另一方面,李吉也没有忘记外交手段的作用。他通过各种渠道向周边国家表明立场,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特别是对于新罗和虾夷两国,更是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对抗??人的行动中来。
经过数月努力,大唐终于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动权。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吉又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派遣使者前往??人控制区进行谈判。
当这个消息传开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甚至反对。然而李吉却坚信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只有通过谈判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避免无谓伤亡。
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过程,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人同意归还部分占领土地,并承诺今后不再侵犯大唐领土;作为交换条件,大唐则答应承认??人在倭国的部分统治权。
尽管这份协议并未完全达到李吉最初目标,但他依然感到满意。因为他知道,这是目前最理想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让大唐变得更加团结强大,为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春天脚步临近,长安城内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李吉站在未央宫高台上俯瞰整个城市,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他意识到,作为一个君王,肩上责任重大,但只要坚持正确方向,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此以后,李吉更加注重国家长远规划。他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同时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在他的带领下,大唐逐渐走向繁荣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而对于那段与??人斗智斗勇的经历,则成为了后人口中流传千古佳话。人们常说:“若非当年陛下英明决断,今日大唐或许早已不复存在。“每当听到这些话语时,李吉总是淡淡一笑,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成就背后,离不开所有臣民共同努力。
次日清晨,李吉早早来到太极殿等候新罗使节。不一会儿,一名身着华丽韩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入大殿,身后还跟着几名随从。此人正是新罗派来的特使金世范。
金世范跪拜行礼后,李吉和颜悦色地说道:“金特使一路辛苦了。朕听闻贵国最近与??人交战不利,可有什么难处需要我大唐相助?“
金世范抬头望向李吉,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陛下圣明!??人确实太过残暴,已经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若陛下能出兵相助,新罗愿每年多进贡一倍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到长安。“
李吉微微一笑,心中却在盘算。他当然知道新罗现在处境艰难,但此时出兵相助并不明智。于是他缓缓说道:“贵国与??人的恩怨,朕自然关心。不过眼下辽东局势尚不稳定,朕需先确保东北边境安宁。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再做定夺如何?“
金世范听后神色略显失望,但仍恭敬地答道:“多谢陛下体恤。那臣斗胆再请陛下一件事,可否让新罗使者常驻长安,以便及时通报本国情况?“
李吉沉思片刻,点头应允:“准奏。不过朕希望贵国也能允许我大唐官员前往贵国考察民情。“
金世范连忙答应:“这个自然可以。“
送走金世范后,李吉召来武敏之商量对策。武敏之分析道:“陛下,新罗虽然势弱,但他们毕竟占据着倭国重要港口。如果我们能够扶持新罗牵制??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李吉赞同道:“爱卿所言极是。不过朕担心直接援助会暴露意图。你且先暗中派人去新罗,教他们一些防守之法,同时密切注意??人在倭国的动静。“
武敏之领命而去。随后的日子里,李吉一面密切关注东北边疆动态,一面悄悄布局针对??人的计划。
转眼到了十二月,大雪纷纷扬扬飘落长安城。这天夜里,李吉正在书房批阅奏折,忽然接到密报:有细作发现??人在安东都护府附近频繁调动兵马。
李吉眉头紧锁,立刻传召刘仁轨进宫商议。刘仁轨听完汇报后,果断说道:“陛下,依老臣看,??人此举绝非偶然。他们必定是在试探我军虚实,恐怕很快就会有所行动。“
李吉深以为然:“刘爱卿,你速去安排人手加强安东都护府防备。另外,命驻守各地的将领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刘仁轨领命离开后,李吉独自坐在龙椅上思索良久。他知道,与??人的对决终将不可避免。然而此时贸然开战,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对外,都需要更加充分的准备。
翌日清晨,李吉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众人各抒己见。有人主张立即发兵剿灭??人,也有人认为应该继续观察形势变化。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