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场游湖,很多人都知道这里面的意义。
不过这一次的游湖,出风头的勋贵子女少,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皇长孙的活泼,以及徐国公世子的调皮。
再者自然就是那位马国舅了,不少人都知道他极为爱妻,但是没想...
马寻将奏疏封好,置于案头,窗外更鼓三响,夜已深。他揉了揉酸涩的眉心,起身推开窗,凉风拂面,吹散了几分倦意。远处皇城轮廓隐于夜色之中,巍峨肃穆,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静默中透着不容冒犯的威严。他凝望良久,终是轻叹一声,吹熄烛火,悄然退入内室。
次日清晨,刘姝宁见他眼底青黑,知他又彻夜未眠,便端来一碗热粥,柔声道:“昨夜又写到几时?”
“不到三更。”马寻接过粥碗,勉强一笑,“其实也睡得着,只是梦里总有人喊冤,惊醒后便再难入眠。”
刘姝宁蹙眉:“可是为辞官之事烦忧?”
“不是烦忧,是权衡。”他低头啜了一口粥,温热滑入喉中,“我若执意留任,陛下未必不准,可准了,也是信你七分、防你三分。不如主动让出,反倒显得坦荡。”
“可军务交出去,日后说话就不如从前有分量了。”
“话是这么说。”马寻放下碗,目光沉静,“可你想,如今太子年岁渐长,东宫属官日益完备,兵部自有尚书统辖,五军都督府各司其职。我一个国舅插手军机,本就逾矩。现在退一步,既是自保,也是给太子腾地方。”
刘姝宁默然片刻,终是点头:“你说得对。只是……邓伯父刚走,你又辞权,旁人看了,怕是要说马家失势。”
“那就让他们说去。”马寻冷笑,“只要陛下心里清楚,就够了。”
用罢早膳,马寻换上朝服,携奏疏入宫。武英殿前,陈常侍早已等候,见他到来,低声道:“陛下刚批完折子,正等着您。”
马寻颔首,整衣而入。朱元璋坐在御案之后,目光落在他手中黄绫包裹的奏疏上,嘴角微动:“又有什么事?”
“臣请辞协理军务之职。”马寻跪地呈上奏疏,声音平稳无波。
朱元璋接过,拆开略览,眉头渐渐舒展,却故意冷声道:“你这是何意?莫非嫌朕待你不厚?”
“臣不敢。”马寻伏地,“正因陛下待臣太厚,恩宠逾制,故臣日夜惶恐,唯恐德不配位,贻误国事。今愿退居闲职,专司宗庙礼仪,以修身养性,报效君恩。”
殿内寂静无声,连香炉中袅袅升起的青烟都似凝滞。朱元璋盯着他许久,忽而一笑:“你倒比谁都看得清。”
“臣只是明白,什么该争,什么该让。”
“好。”朱元璋将奏疏搁下,“准了。从今日起,免去你协理五军都督府之职,改授太常寺卿,掌祭祀礼乐。”
“谢陛下。”马寻叩首,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退出武英殿时,阳光正洒在汉白玉阶上,刺得人睁不开眼。马寻眯着眼缓步而行,忽听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竟是太子朱标匆匆赶来。
“舅舅!”朱标神色焦急,“听说你要辞军务?”
“确有此事。”马寻拱手行礼,“殿下何必亲自追来?”
“你这一辞,岂不是寒了众将之心?”朱标压低声音,“如今朝中暗流涌动,你若退了,谁还能替我稳住局面?”
马寻望着这位仁厚却略显稚嫩的储君,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朱标宅心仁厚,但帝王之位从来不是靠仁德就能坐稳的。
“殿下。”他缓缓道,“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只要陛下一日用臣,臣必竭尽全力辅佐东宫。只是军机大事,终究要靠兵部与都督府,臣不过一介外戚,不宜久掌兵权。”
朱标怔住,半晌才道:“你是怕……父皇疑你?”
马寻不答,只微微一笑。这笑里有无奈,也有通透。
朱标终于明白了,低声喃喃:“原来如此……你是替我想退路。”
“殿下聪慧。”马寻轻声道,“有些事,不必说得太明。臣今日退一步,他日或许能为您多争一分余地。”
朱标深深看他一眼,终是点头:“我懂了。谢谢你,舅舅。”
归府途中,马寻心情轻松许多。他知道,这一退看似失势,实则巩固了他在皇帝心中的信任。太常寺虽为清职,却掌国家大典,每逢祭祀、册封、婚丧,皆由其主持,地位尊崇而不涉实权,正是最稳妥的位置。
刚进府门,何小迎上来禀报:“老爷,泗县那边来人了,说是老宅修缮已近尾声,问您何时回去看看。”
马寻闻言一愣,随即想起数月前答应母亲的事。他竟几乎忘了。
“母亲可有话说?”
“夫人说,祖宗牌位已迎入正堂,等您回去主持祭礼。”
马寻点头:“备车,三日后启程。”
临行前夜,曹氏亲手为他收拾行李,一边叠衣一边道:“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