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境界,大梦,晋升(求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燕京城南,宋营中心帅帐,黎明将至。
    赵倜在榻中缓缓睁开双眼,脸上露出一副古怪神情,伸手摸了摸下巴。
    这次去往另外世界的所遭所遇,隐隐竟是有些诡异。
    自己怎么又认识了一个女子?这很不对...
    夜色如墨,浸透了西北边陲的戈壁。风卷着沙粒,在残破的烽燧间低吟,像是无数亡魂在诉说未竟之言。月轮高悬,清辉洒落,映照出一座荒废已久的驿站轮廓。这里曾是丝绸古道上的咽喉之地,如今只剩断墙颓垣,唯有院中一株老胡杨倔强挺立,枝干扭曲如龙,树皮皲裂似字??若细看,竟是半阙《归途》的曲谱,被岁月刻入年轮。
    一道身影悄然出现。
    他披着褪色的青布长衫,脚踏草履,背负一支竹笛,步履沉稳,仿佛踏的是千山万水的回响。他的脸藏在兜帽阴影下,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是燃着不灭的星火。他走到胡杨前,伸手轻抚那树干上的刻痕,指尖微微颤抖。
    “三十年了……”他低声呢喃,“你还记得我。”
    话音未落,一阵冷风突起,树叶簌簌作响,竟自动排列成音符形状,随风飘旋而上,化作一段无声的旋律。紧接着,地面微震,尘土翻涌,九枚铜钱从地下缓缓升起,悬浮空中,按北斗之位排列,泛出幽幽青铜光。
    这不是幻觉。
    这是南风的回应。
    男子摘下兜帽,露出一张苍老却坚毅的脸庞。他叫林守真,是南归晚年亲授的关门弟子,也是最后一位被正式承认为“南风使”的人。他在江南长大,幼时父母死于饥荒,是南归抱着他走过百里灾地,一路吹笛安抚人心,也吹醒了他对生命的信念。后来他随师游历天下,亲眼见过百姓因一曲《归途》重拾希望,也见过暴政在信火面前节节败退。
    可他也见证了衰落。
    朝廷起初尊崇南风,设官职、立教化,可百年之后,礼崩乐乱,权贵将《归途》编为宫廷舞乐,去其魂魄,只留空壳;书院将其列为闲曲,与琴棋书画并列赏玩;民间虽仍有传唱,却多已不知其意,只当是祈福避灾的吉祥调子。
    更可怕的是,有人开始怀疑它的真实性。
    “什么信火?不过是心理暗示。”
    “南归?神话罢了,谁能凭一首曲子安邦定国?”
    “现代科学解释一切,这种古老信仰早该淘汰。”
    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尤其是在战乱频仍、道德沦丧的年代。南归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说:“守真啊,最难的不是点燃火焰,而是让它在寒夜里持续燃烧。当所有人都不信的时候,你要替他们相信。”
    于是他走了出来。
    一个人,一支笛,走遍废墟与城市。
    他在地震后的废墟上吹奏,让幸存者停止哭泣,相互搀扶;
    他在精神病院的铁窗下吹奏,使躁动的病人安静入睡;
    他在监狱的高墙外吹奏,有囚犯跪地痛哭,写下悔过书。
    但他知道,这些都不够。
    真正的危机,不在灾难,而在人心的麻木。当善意被视为软弱,牺牲被嘲笑为愚蠢,当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利益计算,南风就会失去土壤。他曾亲眼看见一个少年为救落水孩童而溺亡,家属却拒绝支付打捞费,只因“非亲非故,何必拼命”;他也见过志愿者在灾区辛劳数日,反被指责“作秀”。
    那一刻,他听见了归墟深处的冷笑。
    “你看,我说对了吧?”那声音仿佛来自记忆深处,“没有力量支撑的信念,终究会枯竭。南风要死了。”
    林守真没有回答,只是更深地埋下头,继续前行。
    直到今夜。
    他站在胡杨树下,仰望星空,缓缓取出竹笛。这支笛,是南归亲手所制,用的是昆仑山北坡百年空心竹,内壁刻满微型“南”字,据说每一道都是某位守护者临终前的心愿所凝。
    他将唇贴上笛口,深吸一口气。
    第一声响起时,天地骤静。
    不是宏大的交响,也不是悲壮的号角,而是一缕极轻、极柔的音,像母亲哄婴孩入睡的哼鸣,像老兵抚摸旧勋章时的叹息,像恋人分别前那一句未曾出口的“保重”。
    但就是这轻轻一音,撼动了虚空。
    九枚铜钱同时震颤,发出清越鸣响,北斗虚影骤然扩大,笼罩整片戈壁。胡杨树上的刻痕glowing起来,金色纹路顺着根系蔓延至大地,形成复杂的阵图。远处沙丘之下,隐隐传来金属摩擦之声??那是埋藏千年的九阙剑阵残骸,在回应召唤。
    林守真闭目,继续吹奏。
    《归途》全章,共三十六段,他从未完整演奏过。因为完整版需要九位志同道合者共同启音,象征九阙合一。可如今,真正的传承者寥寥无几,大多隐姓埋名,或已离世。
    所以他只能独奏。
    以一人之心,承万人之愿。
    音流转入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