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杨锅锅,我是你女朋友嘛?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蚩灵:“???”
    她嘴巴微微张开,一脸愕然。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她还未必相信,但是说这话的可是杨锅锅。
    她心里陡然升起一股巨大的失望。
    难道说,还真是唐人的士兵屠戮了苗人?
    蚩灵抿了抿唇,有些垂头丧气。
    “这么说来,他们的确是唐人士兵所杀………………”
    杨易唇角微微一勾,摇了摇头。
    “那倒未必......”
    蚩灵一怔,抬起头来,俏脸上闪过茫然,脖子上的银脖圈泛起阵阵银色的光泽,涂抹着淡紫色眼影的眸子瞪得溜圆。
    “啊?”
    她被杨易的话弄得有些糊涂了,刚刚分明是杨易一口笃定这些军械都是出自大唐工匠之手,现在却又说未必是唐人所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杨易迎着蚩灵满是疑惑的目光,意味深长道。
    “这些军械虽然是大唐的工匠制作的,但并不代表这些苗人的就是大唐的士兵,这两者之间看似有牵扯,实则也可以说并无什么关联。”
    蚩灵眉头皱起,摇了摇头,显然是听不明白杨易的话。
    杨易微微一笑。
    “这些军械虽是出自大唐工匠之手,也是大唐军中的军械,但是谁能保证这批军械就是辰州将士的军械呢?”
    蚩灵一怔,杨易又继续道:“我大唐《唐六典?军器监》载:凡刀剑成,勒工匠名于上。”
    “自此明令初颁之后,我大唐所有的军械都以制作年份加姓氏的格式,当做编号记载在每一件军械的上面。”
    “刚刚那些大唐的横刀,护手处的刀脊内侧,用阴刻小楷刻着‘显庆五年,崔造”显庆四年,崔造‘,箭镞的底部同样如此,大部分都写着‘显庆”,还有‘龙朔‘的字样....……”
    “这也就意味着这批军械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两个年号所代表的年限之间。”
    “而显庆、龙朔,也就是我大唐高宗皇帝二十年前的年号......”
    “也就是说这批军械至少是制造了有十几年之久。”
    “而我大唐军中的常备军械,一般不会轻易重铸,只有军械技术迭代,才会更新,又或者战损年损耗率达三成,则每五到八年需整体换一次...…………”
    “我大唐《唐六典?军器监》载,每年孟冬验核:弓力减三成者绞弦重漆,刀锋缺半寸者回炉淬火......”
    “但整批更新需待监丞奏请,往往积压至械朽方批。”
    “而也有意外,比如新帝登基常敕令天下兵皆新其制。”
    “据我所知,去年新皇登基之后,朝廷便令地方军械重新回炉重造,这批工匠在铸造的时候用的年号至少也应该是新皇登基之后的‘嗣圣‘。”
    “而我辰州的大唐将士用的军械,也应该是以‘嗣圣’为年号作为编号记载……………”
    “加上辰州乃是边防重地,临近苗疆,又距离吐蕃不远,兵刃时常有损耗,绝无可能用这些旧的军械。”
    “另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先帝在时,大约仪凤年间的时候,我大唐的军械已经用百炼法锻造,而非显庆年间所用的灌钢法。”
    “灌钢法所打造的横刀,刀身呈木纹状,刀宽三寸;而百炼法所打造的横刀,刀身呈流水纹,刀宽两寸半,二者之间有着细微的差距,但若懂得其中道理的人,便能一眼看出来。”
    “我大唐的铠甲也是如此,显庆年间的旧制唐甲,甲片纵三寸,横两寸;而仪凤年间的新甲则是纵两寸半,宽一寸八分,其中差距更小,足以迷惑外行人。”
    “这些旧制的军械,在我大唐现在已经难寻踪迹,蚩豹不可能是从大唐的手中得到这些军械。”
    “倒是十几年前,我大唐与吐蕃多次发生交战,大非川之战便是其中一战........当时我军兵器被吐蕃缴获众多。伤亡惨重。”
    “如果是吐蕃收缴了大量的大唐兵器,而如今蚩豹若是与吐蕃有所勾结,从他们手中获得十几年前大唐的兵器也不是没有可能......”
    蚩灵闻言顿时眸子瞪大,瞳孔一缩,咬牙道。
    “这么说来,这所谓唐人将士屠戮苗疆同胞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是蚩自己勾结吐蕃搞出来的!”
    杨易微微颔首:“的确如此,其目的不言而喻,无非就是想要借此激化大唐和苗疆之间的矛盾罢了,让苗疆的百姓更加痛恨大唐,从而使得苗疆民心为他所用。”
    蚩灵脸色阴晴不定,杨易这么解释完全说得通。
    她雪白的拳头捏紧,愤愤不平道。
    “这混账把苗疆的同胞蒙在鼓里,甚至拿苗疆同胞的性命来为自己的野心做垫脚石,真是个畜生。”
    “不行,这件事情我定然要将它公之于众,让整个苗疆的子民彻底看透他的野心,绝不能让他一手挑起苗疆和大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