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5月20日,蚂蚁集团正式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7月25日,上交所与港交所同步受理蚂蚁集团的上市申请。
8月18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原则通过...
深夜十一点,外滩的灯火依旧璀璨如星河,而彼岸大厦顶层的办公室却只亮着一盏孤灯。陈默站在窗前,指尖夹着一支未点燃的烟,目光穿过玻璃幕墙,落在远处黄浦江上缓缓驶过的游轮。江风从缝隙钻入,吹动了他额前几缕散乱的发丝。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张旭豪发来的消息:“搬家的事,已经启动。第一批团队明天凌晨三点出发,走陆路,不走空运。”
陈默盯着那条信息看了很久,终于回了一个字:“好。”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物理意义上的迁址,而是一场战略转移的开始??把战场从沪市拉到京城,从对方的地盘撤出,转而在自己的主场布阵反击。饿了么总部若真搬离沪市,表面上看是退让,实则是以退为进。这一招,既避开了地方势力的明枪暗箭,又能让彼岸在政策层面获得更多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它会成为舆论的引爆点。
果然,不到两个小时,微博热搜前十中就出现了三条相关词条:“#饿了么或将迁离上海#”、“#张旭豪深夜率队撤离#”、“#沪市留不住的企业#”。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痛心疾首:“一个本土成长起来的巨头要被逼走?”也有人冷笑嘲讽:“早该走了,仗着资本横行霸道。”但更多声音开始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家纳税数十亿、带动数万人就业的企业会被“驱逐”?
陈默没有回应任何媒体采访请求,反而让Moss将一份加密文件推送给七家主流财经媒体的总编邮箱。标题只有四个字:《补贴真相》。
附件里,是过去三个月美团与饿了么在华东地区二十个城市的价格对比数据流,以及一份由许朝军“诛仙剑”系统逆向解析出的内部结算模型。数据显示,所谓“八百亿补贴”,实际平台出资比例不足三成,其余七成压在了商户身上。一杯标价20元的奶茶,用户零元购的背后,是商家每单倒贴13元,骑手配送费却被压缩至5.8元??低于行业平均成本近40%。
更致命的是,这些数据背后还串联起一张庞大的“抽佣网络”:美团通过旗下金融子公司向中小商户提供贷款,条件是签署独家协议;一旦违约,则自动触发高额罚金条款,并冻结账户资金。有些店主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签下对赌协议,直到某天发现店铺突然下架、流水被清空。
这份报告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凌晨两点悄然扩散。
第二天清晨,财经圈集体哗然。多家券商紧急召开电话会议,重新评估美团的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有分析师直言:“这不是补贴,这是变相收割。”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多了一个匿名举报入口,二十四小时内收到超过八千条投诉信息,主要集中在“强制二选一”、“霸王条款”、“系统限流打压非独家商户”。
而这一切发生时,美团高层还在达沃斯论坛上高谈“数字经济赋能实体”。
陈默坐在办公室里,听着卫榕从京城市监局传来的最新反馈:“他们坐不住了。今天上午,反垄断处召开了紧急闭门会,要求美团方面提交近三年所有独家合作协议原件,并对‘百亿补贴’资金来源做出说明。”
他轻轻点头,目光落在白板上那个新增的名字上??“正当竞争”。
七个字,是他昨夜写下的最终答案。
“接下来呢?”卫榕问。
“等风来。”陈默说。
他知道,真正的决战尚未开始。蚂蚁集团的上市进程仍在推进,而这场外卖大战不过是风暴前的涟漪。对方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背后站着更大的利益联盟。但现在,彼岸已经撕开了一道口子,只要持续施压,就能逼得他们露出更多破绽。
第三天,9月12日。
饿了么正式发布声明:因业务调整及战略升级需要,公司总部将于年内逐步迁移至京市,原沪市总部保留区域运营中心职能。同时宣布推出“春风计划”:未来三年投入200亿元,用于扶持中小餐饮商户数字化转型,包括免佣金期延长、技术系统免费接入、供应链金融低息贷款等。
声明末尾附有一段视频,拍摄于一家位于浦东的小面馆。老板娘对着镜头哽咽:“以前接美团订单,赚的钱还不够交推广费。现在换了饿了么,第一个月就多了三千多净收入……我不是不想合作,我只是想活下去。”
这段视频当天播放量突破两千万,无数网友留言:“原来我们吃的每一口便宜外卖,都是别人在替我们扛债。”
与此同时,张长发的情报网传来新线索:美团正在秘密测试一项名为“天网”的动态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