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姜山说的。
玉公主说不是,是路上闲聊时,无意间谈及遇刺之事时,听靖王无意中提到秦州,心想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该是他从姜山哪里知道到了什么。
皇帝说,即是无意中提及,好如捕风捉影,哪能用作怀疑他人证据。忘了好。
玉公主道:“父王叫儿臣忘了好,儿臣定会将它忘的一干二净来,等下出了这养心殿,绝不会向他人谈及半句。只是袭击皇子,好如无视天子,形如造反。若不能引以为意,就怕怀恶之人觉得天子威严可以肆意践踏,日后行事更加嚣张猖狂,于国家不利。”
皇帝不觉得玉公主说的有错,为女儿小小年纪能有这般认识而感到高兴。但又不觉得玉公主揪住此事不愿放松是好事,说时辰也不早了,快些去向皇后请安,早些回去歇着吧。
玉公主也想早些去给母妃请安,但有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说来:“父王,儿臣有一言想说的紧。”皇帝笑道:“即是想说的紧,自当速速说来。”玉公主说:“父王,儿臣觉得姜山这种人才,好如大夏国的气运一般,善加珍惜才好。”
皇帝不觉得怠慢了姜山,对女儿此言甚不叫好。但想到自己就见过姜山一面,还是君臣相会,只知姜山瑰姿风趣,双眼亲和有力,为人是好是坏是忠是奸实难分辨。曾有誉王说他好,襄王说他好,白谷说他好,现在连玉儿都说他好,这人见人爱的,想必人品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心念于此,不也将玉公主的话听进了心里,笑问道:“玉儿何以生出这般想法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玉公主身为公主,且嫉恶如仇,自是心无顾忌,将安龙军在端王府如何放肆如何气人之事说给皇帝听。见皇帝面无表情,便说安龙军之所以敢在端王府那般肆意妄为,不过是依仗他老子安思明镇守边疆有功,掌管着大夏国十万劲旅,担负着大夏国安危的重任,父王见了他爹也得让他三分,才敢有恃无恐。
皇帝道:“竟有这等事!怎么不见你四哥说起?”心想当年为了不将命运压在他人身上,赶走刘云飞,重用安思明,没想到竟然也尾大不掉了。难道真要如孩子说的这般,扶持好姜山这毛头小子,用以日后辨明安思明是忠是奸?
玉公主回道:“自古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四哥碍于安思明的情面,除了拿那几个胆小如鼠毫无担当的府兵泄愤,还能怎么样。”
皇帝道:“此事父王已知晓,出了这扇门无需再谈及。去给你母妃问安吧。”
玉公主告别皇帝,去得皇后寝宫,见母妃尽是责备之言,低头认错来。
皇后娘娘见女儿出了趟远门,不仅毫发无损,性子还稳重多了,为之高兴之余,问她远行西北千里,一路上可有什么新闻趣事?
玉公主笑着说:“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时难。一路与冰雪为敌,与寒风为伍,住进客栈,半夜还担心房子会不会被狂风吹了去,甚是揪心的很,哪里还有什么心情招惹新闻趣事。”
皇后道:“谁请你去了!”
玉公主道:“不过经此一行,总算知道了在地方为官,比在朝为官要轻松许多。为官处事可全凭个人的操守与喜好来,有心为民便可为民,有心为国便可为国,反之亦然。”
皇后本想女儿谈及路上遇袭之事,好从中获得些信息,用来对付宁王。可怎么提醒都无用,女儿压根就是不提,甚是可惜之余,笑问道:“那河州郡守姜山,可真如他人弹劾的那般胡作非为来?”
玉公主道:“恃才傲物不假,所做之事却于国有益,于民有利。只是过于年轻,为官处事全凭一腔热血,免不了过于激进,引来受害者憎恨。朝堂上的那些弹劾之言,该是受害者出于报复,当不得真。”
问来问去毫无收获,皇后懒得多听这些无关紧要的言语,见女儿脸露倦意,该是一路舟车劳顿所致,便让她回去好好歇着。
玉公主本就累的够呛,哪里还有多余精力跟母妃打哑谜,行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