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夭折的同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儿子正趴在桌上,聚精会神地写作业,灯光照亮了他认真的脸庞,投下的影子在墙上微微晃动。
    “妈,这道题我不会做。”儿子抬起头,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何老师走过去,耐心地给儿子讲解题目,手指在作业本上轻轻比划,儿子不时地点头,眼中的疑惑渐渐消散。
    晚餐时间,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折叠桌前。
    桌上摆着几盘简单的家常菜:一盘炒青菜,一碟咸菜,还有一盘煎鸡蛋。
    尽管饭菜朴素,但一家人有说有笑,氛围格外温馨。
    何老师给儿子夹了一个鸡蛋,说道:“多吃点,长身体。”
    儿子笑着把鸡蛋推给妈妈,说:“妈妈做饭辛苦,妈妈吃。”看着这一幕,何老师和丈夫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欣慰。
    饭后,儿子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丈夫则坐在一旁批改作业。
    何老师收拾完碗筷,坐在床边,借着微弱的灯光,缝补着儿子的校服。
    房间里安静极了,只有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和缝纫机轻微的转动声。
    尽管住房条件简陋,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但何老师一家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相互陪伴,彼此关心,享受着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幸福指数丝毫未受影响。
    住的条件差,吃的饭也平常,但家庭幸福美满。
    浩楠去约何老师一起上学,何老师刚吃完稀饭。生活很简单,朴素,可见一斑。
    她要给浩楠吃,浩楠说:“已经吃饱了,吃不下去。”
    何老师也就不再勉强。
    浩楠吃的是一个馒头夹一点咸菜,也就是常说的孔明菜,这样的菜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行军打仗军士们馒头夹咸菜,打了不少胜仗。
    何老师不知道的是,浩楠很不喜欢吃稀饭。
    这是个人的习惯。
    浩楠不像他妈妈喜欢吃稀饭。
    浩怡和浩檀也是,都不爱吃稀饭,他妈妈算是家里的孤家寡人了,在享用稀饭这方面,浩楠和浩檀反感吃稀饭,浩怡无所谓,都可以,在这方面也没特别讲究。
    浩楠的爸非常爱惜粮食,也再三教导他们爱惜粮食,不要剩饭,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浩楠做到了,浩怡和浩檀做不到。
    不约而同的是,何老师竟然也爱吃稀饭,也就是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习惯大同小异,爱好也差不多,可能人到中年,在吃的方面也就简单和方便了。
    住在同一幢楼的,是浩楠的同学王学兵。
    他脸色黝黑,非常文静,人长得也不算瘦弱,但是没有精气神。浩楠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不像是同龄人。
    他的眉头紧锁,像是有什么心事。
    也许家庭的原因,也许自身的原因,总之,看不到他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王学兵说话有点喘,像是突然有气上不来,每次老师喊他回答问题,他就这表现。要是读课文,更是受罪。
    因为身体原因,他的学习成绩不好。做操,他不能去,老师知道实情后,也就不勉强他。
    他住的地方很好,交通便利,每次和他们分别,浩楠就觉得自己住的远,不够方便,他们不觉得,他们说,住在里面安静,不吵人,这里距离火车铁道也近,距离公路也近,每天都很吵,半夜里会突然被惊醒。因为院墙那边是一条上桥的公路,有公交车和其他车辆,包括行人,自行车,拖拉机,都从这里经过。
    公路那边是铁路,铁路建在高高的土坝上,火车和汽车必须从学校院墙外边过,显得特别热闹。
    火车每次走到这里都要鸣笛,十分讨厌。
    这是他们的说法,浩楠不以为然,觉得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饥。
    多走一公里是什么概念?只有走过的人才有体会。
    距离市中心越远的地方,感觉被忽视的级别越高,距离越近的地方,显得资源就特别多,所以,只要是中心的地方,就显得重要,很多事可以在中心办好。
    其他地方就显得次要了。
    王学兵很善良,从不骂人,更不用说打人了,他是全班甚至全校都公认的好人。
    可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成绩平平,也没有在表扬墙上挂名。
    他只是做卫生认真负责,是班上的劳动委员,他身体不好,做事有些吃力,不过,总是用心去做,认真负责,每次班上的卫生都是全校第一名,给何老师增光,何老师也十分欣赏他。
    不是因为同在一个地方住,不是因为他是学校老师的孩子,是因为他的行为和性格。
    有一段时间,王学兵没来上课,具体原因不知道,有些事,老师也没宣布,同学们也打听不到什么真的东西。
    劳动委员由其他同学代理,结果卫生没搞好,不仅没得到表扬,反而被通报批评。
    何老师总是念叨王学兵的好,对于做好劳动委员这个职务,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