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IF番外·长子与太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贞观七年时,承乾病重,朕特意叮嘱承乾不准多读书,只需太子师与太子评说古事即可,然,承乾却笔耕不辍,上治国方略之疏,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
    “贞观九年时,朕居丧之际令承乾监国权知军国大事,朕每每外出巡视,皆令承乾监国,承乾亦不负朕所望,颇识大体、颇能听断。”
    “朕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的承乾,怎的就变成了诸位口中畋猎无度、荒废学业之辈?!”
    李世民此话一出,张玄素根本没法回应!
    继续说李承乾畋猎无度、荒废学业吗?
    全天下人都知道曾经的李承乾有多优秀,李世民把如此优秀的李承乾交给张玄素等人教导,结果才没过几年,张玄素就把李承乾给教成了无能纨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章IF番外·长子与太子(第2/2页)
    任谁评判,错都不在李承乾,而是在于张玄素等太子府官吏!
    更重要的是,张玄素、于志宁等人都曾是隋朝臣子,李承乾乃是大唐储君,恶意教毁了大唐储君,张玄素等人安的是什么心?
    那要说李承乾并非如他们所说一般不堪吗?
    恶意中伤太子,又该当何罪!
    见张玄素无言,于志宁上前补位:“启禀陛下,臣以为,人易变也。”
    “自从太子患足疾之日起,太子便再无大志。”
    “太子广造宫室、大兴土木、耽好声色妓乐、亲近宦官,臣屡屡劝阻,非但无效,反而引得太子勃然大怒,太子竟是令刺客前来刺杀微臣!”
    “幸得刺客尚有仁心,见微臣居丧方才未痛下杀手,否则微臣今日已无能再立于陛下面前矣!”
    “臣以为,唯有陛下申斥,再以《谏苑》教导,方才能使太子痛改前非、重拾旧志!”
    于志宁找到了一个最佳理由。
    李承乾因为脚出了毛病,所以才会性情大变。
    同时于志宁又给出了致命一击。
    李承乾蓄养刺客!
    今日李承乾让刺客刺杀于志宁,下一次李承乾又会让刺客去刺杀谁?
    转头看看玄武门吧陛下,这不难猜!
    李承乾登时大怒,愤而起身:“胡言乱语!!!”
    李世民上前两步挡在了李承乾面前,伸出右手将李承乾护在身后,沉声质问:“卿言说太子广造宫室、大兴土木?”
    “太子广造宫室、大兴土木的钱财从何而来?”
    “朕亲拨之!”
    “卿若不满,大可来直谏朕,而非是责难太子!”
    “至于卿所言太子派遣刺客刺杀卿,那刺客身在何处?”
    “卿以为朕已年迈可欺乎?!”
    太子少詹事和太子左庶子先后险些被太子杀死,却又都刚好没死,还都没受重伤也没残疾不耽误当官,也都不请皇帝追拿凶手和刺客,没几天就能好端端的站在皇帝面前继续指责太子。
    而负责刺杀于志宁的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非但在刺杀失败之后没有被捉拿下狱,反倒是继续担任李承乾的贴身亲卫。
    这合理吗?
    诸卿以为朕已昏聩乎!
    于志宁、张玄素等人哑口无言,只能拱手:“臣绝无此意!”
    强压下心头愤怒,李世民一挥衣袖道:“黜于志宁太子左庶子之职,加于志宁为左仆射,黜张玄素太子少詹事之职,迁为给事中。”
    “都退下!”
    于志宁、张玄素从未见李世民如此愤怒。
    就算是以敢言直谏闻名、希望能成为下一个魏征的他们也不敢再谏,只得拱手告退。
    至此,李世民才终于转头,看向李承乾。
    这位大唐太子殿下已是泪流满面!
    “父、父皇!”李承乾哭的泣不成声,却还是抽泣着开口:“儿臣、儿臣、儿臣并非、儿臣只是……”
    李承乾想要把心里的委屈说给李世民听,却又不知道该不该说、能不能说。
    话到嘴边被舌头炒了又炒却终难出口。
    李世民温声笑道:“身为我大唐的太子、日后必当继承大统的国储,怎能哭泣?”
    “汝当知,在秦朝时,成丁哭泣当处刑矣!”
    一句话,彻底击碎了李承乾的心防。
    李承乾近乎于崩溃的哭诉:“儿两度重病险些身死,又患足疾!”
    “儿臣知父皇喜贤名,未黜儿太子之位,然疾者何以承大统?”
    “儿臣虽是太子,却早已非太子也!”
    听着李承乾的哭声,李世民慨然轻叹。
    在他还是扶苏时,他虽非太子却是长子,和李承乾一样都是皇帝精心培养的继承人。
    但他们却也都一样怀疑着父皇对自己的爱和信任!
    父子两不疑,短短五个字却是多少父子终生不可得之物!
    李世民露出与往日里截然不同的儒雅温和又让人亲近的笑容道:“今日起,朕准汝于宫中以车辇代步,免受足疾之苦。”
    “汝患足疾,不便于行,却无碍于德,更不该碍于性。”
    “莫要理会旁人的闲言碎语,更莫要因庸人之言而乱己心性,当秉君子之志迎狂风而如顽石!”
    “日后承乾常随于朕身侧,朕当亲自教导承乾为君之道。”
    “大唐的未来,还当由汝肩负!”
    看着李世民眼中不作伪的怜爱与温和,听着李世民切实给予的尊崇和权力,李承乾懵了。
    数息之后,李承乾才小声发问:“父皇果真依旧信重儿臣?”
    李世民声音更多了几分郑重:“父信子,子信父,方才能国祚绵延。”
    “朕,永信吾儿!”
    嬴政的愤怒和魏征的现身说法让扶苏明悟,劝谏是有技巧的,如曾经的扶苏一般直言抨击只会引起反效果,而于志宁、张玄素等人的劝谏比之曾经的扶苏更加凌厉,李承乾不过才二十岁而已,他怎么承受得住!
    那封遗诏让扶苏真切意识到子不信父的恐怖,扶苏知道李世民是有心将皇位传给李承乾的,扶苏自己也更倾向于把皇位传给嫡长子而无关这位嫡长子是否有足疾,但现在的李承乾却如当年的扶苏一样不信任他的父皇!
    扶苏不敢逾越皇天的指引、去做李世民没做过的事。
    但,扶苏更不愿眼睁睁看着大秦的悲剧在大唐重演!
    便以这般冲动,抵做谢李世民之酬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