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四十五章 火器是个坑(二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撤退的南朝军队,山名氏清等人也只能目送。
    涩川满赖有些肉疼,丢了八杆火铳,四百人,折了十二人,伤了七个。
    至于山名氏的损失,那都是小事。
    山名氏清命人打扫战场,然后军队朝着生野撤退,一路之上,将士心情多是沉重。
    山名时义有些担忧,对涩川满赖道:“南朝买到了威力强大的火器,一旦他们对生野发动袭击,我们怕是抵挡不住,我可以带人退回丹波,可山名氏能带人退回山城吗?”
    涩川满赖听出了山名时义的弦外之音。
    顾正臣送走李文忠,独自坐在帐中,手中仍翻阅着战报,但心思早已不在纸上。帐外风声呼啸,夜色深沉,远处传来战马低鸣,偶尔有巡逻士卒的脚步声,显得整个大营格外安静,却又暗流涌动。
    他放下战报,抬头望向帐顶,目光深沉。蓝玉的怨气、朱棣的试探、李文忠的试探、徐达的沉默……这些人,都是军中重臣,各有心思,各有立场。而自己,虽立下大功,却也成了众矢之的。
    “功高震主,树大招风。”他低声自语,“若无陛下庇护,怕是早已身陷囹圄。”
    正想着,帐外传来低沉的通报声:“大人,钦差到。”
    顾正臣眉头微皱,起身整衣,快步走出帐外。只见一名身着锦衣的太监正站在营前,身后跟着数名随从,手中捧着一卷圣旨。
    “陛下有旨,顾正臣接旨。”
    顾正臣立刻跪下,叩首:“臣顾正臣,恭迎圣旨。”
    太监展开圣旨,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顾正臣,尔于北伐一役,运筹帷幄,奇谋迭出,大破元廷,擒其大汗,得传国玉玺,功勋卓著,朕心甚慰。今特召尔返京,入朝述职,另有要职委任,钦此。”
    顾正臣叩首谢恩:“臣顾正臣,领旨。”
    太监收起圣旨,微笑道:“顾大人,陛下对您极为器重,还请尽快启程。”
    顾正臣拱手道:“多谢公公传旨,请稍候,我这就收拾行装。”
    太监点头,退至一旁。
    顾正臣回到帐中,心中却翻涌不已。他预料到皇帝会召他返京,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这一战,他不仅立下不世之功,更掌握了军中最核心的机密武器。皇帝此时召他返京,究竟是为了重用,还是为了削弱他的兵权?
    他沉思片刻,唤来亲兵:“传我命令,整军三日,准备班师回京。另派人通知宋晟、李文忠、徐达等人,让他们各自归营,等待朝廷调令。”
    亲兵领命而去。
    顾正臣坐在案前,提笔写下一封密信,封好后交给亲信:“将这封信送往京城,务必亲手交给方孝孺。”
    亲信接过信,点头离去。
    他知道自己此番入京,恐怕不会太平。朝堂之上,权臣林立,太子与诸王之争愈演愈烈,而自己作为一个突然崛起的寒门官员,必然成为各方拉拢或打压的对象。他必须早做准备,以防被人暗中算计。
    三日后,大军启程,缓缓南归。
    顾正臣骑在马上,望着天边的朝阳,心中却无半点轻松。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场更为复杂、更为危险的较量。
    入京之后,他被安排在兵部驿馆暂住,翌日便被召入宫中。
    皇宫大殿,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
    “顾正臣,你此战立下大功,朕心甚悦。”朱元璋声音低沉而威严,“朕有意让你入朝为相,辅佐朕治理天下,你意下如何?”
    顾正臣心中一震,连忙跪下:“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然臣出身寒门,才疏学浅,恐难胜任宰辅之职,还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微微一笑:“你不必谦虚。朕看人从不走眼,你有大才,朕信你。朕要的,不是那些只会空谈仁义的腐儒,而是能真正为大明开疆拓土、安定天下的能臣。”
    顾正臣低头思索片刻,缓缓道:“陛下若真信臣,臣愿为陛下效力,但臣有一请。”
    “讲。”
    “臣愿继续掌管火器司,负责研制新式武器,同时辅佐兵部,改革军制,以强军固国。”
    朱元璋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若能将火器推广,使大明军力更上一层楼,朕自当支持。至于入朝为相,此事暂且搁置,待你将火器之事处理妥当,再议。”
    顾正臣拱手道:“谢陛下信任。”
    朱元璋目光深沉:“顾正臣,你可知,朕为何如此信任你?”
    顾正臣抬起头,道:“臣愚钝,还请陛下指点。”
    朱元璋缓缓道:“因为你不是世家出身,没有党羽,没有根基,朕用你,不担心你结党营私。你若忠心为国,朕便重用你;你若心怀不轨,朕也能随时换人。”
    顾正臣心头一凛,连忙叩首:“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朱元璋点头:“好,朕信你。你下去吧,明日来兵部议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