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潮水退去,贝壳、螃蟹留在海滩之上。
玉手捏起螃蟹,看着螃蟹乱挥的钳子,黄时雪满脸笑意,对李存远道:“看来足利义满还是识趣,知道什么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你大可不必如此小心翼翼,足利义满这个时候可不敢将我们留在花之御所。”
李存远将一个贝壳踩进松软的泥土里:“我只是感觉足利义满看你的眼神很不对。”
黄时雪咯咯笑了起来,拿着螃蟹对着李存远:“顾正臣看我时不见你紧张,区区一个足利义满,你担心他作甚?”
李存......
次日清晨,顾正臣穿戴整齐,步入兵部大堂。今日是皇帝亲自召见,议定火器司归属与改革军制之事。他虽已与沈万三达成合作意向,但心中仍存疑虑。兵部之中,诸将云集,皆是朝中重臣,蓝玉、冯胜、傅友德等人皆在列,唯独不见徐达与李文忠。
顾正臣步入大堂,众人目光齐刷刷投来,目光中有审视、有敌意,也有几分忌惮。他神色不变,拱手向众人行礼,而后站于一旁,静候皇帝驾临。
不多时,宫中太监高声通报:“陛下驾到!”
朱元璋身着龙袍,步履沉稳走入大堂,众人立刻跪下叩首:“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抬手示意众人平身,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顾正臣身上,缓缓道:“顾正臣,你昨日所言火器改革之事,朕已细细思量。今日召集诸臣,便是议定此事。”
顾正臣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火器乃军中利器,若能推广,可极大增强我大明军力。臣愿亲自督办火器司,统筹火器研制与训练事宜,同时改革军制,使火器兵种独立成军,以备不时之需。”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蓝玉:“蓝玉,你身为大将军,统领北伐诸军,对此事有何看法?”
蓝玉上前一步,神色恭敬,但语气中却带着几分不屑:“陛下,火器虽有威力,然其造价昂贵,制造繁琐,且战阵之上,火器易受风雨影响,若大规模装备,恐难以应对突发战事。臣以为,火器可为辅,不可为主。”
顾正臣不等朱元璋开口,便沉声道:“蓝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火器之威力,已在北伐一役中显露无疑。若非火器压制敌军骑兵,我军恐难迅速击溃元廷主力。如今战事虽平,然边疆未稳,若不早做准备,恐有后患。”
蓝玉冷笑一声:“顾大人,你不过一介书生,岂知军中之事?火器之利,不过是侥幸而已。若非陛下圣明,你岂能有今日之功?”
此言一出,堂中气氛顿时紧张。顾正臣神色不变,目光直视蓝玉,缓缓道:“蓝将军,战场之上,胜负皆有定数,但火器之利,绝非侥幸。若将军不信,不妨亲自试之。”
蓝玉怒目而视,正欲开口,朱元璋却抬手制止:“够了。”
他目光如电,扫视众人,缓缓道:“火器之事,朕已有决断。自今日起,火器司归顾正臣统辖,凡火器研制、训练、装备之事,皆由其一手督办。兵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蓝玉脸色阴沉,冯胜与傅友德亦神色复杂。沈万三则微微一笑,似早已预料。
朱元璋继续道:“至于军制改革,朕亦支持顾正臣之议。火器兵种将独立成军,由火器司直接统领。顾正臣,你若能将火器推广至全军,朕便许你入朝为相。”
顾正臣连忙叩首:“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负所托。”
朱元璋点头,目光深沉:“你去吧,兵部诸臣,朕已交代清楚。若有人阻挠,朕唯你是问。”
顾正臣起身,拱手告退,心中却明白,今日一役,已彻底将蓝玉推至对立面。他走出兵部大堂,迎面便见方孝孺等候。
“顾兄,陛下果然对你极为信任。”方孝孺低声说道,“但蓝玉不会善罢甘休,你必须早做准备。”
顾正臣点头:“我明白。蓝玉虽有军权,但陛下已将火器司交予我手,若他妄动,便是违抗圣旨。眼下,我最要紧的是整顿火器司,将火器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方孝孺郑重道:“顾兄,我已为你引荐几位士子,皆是忠义之士,愿助你改革军制。若你能将他们纳入麾下,必能在朝中形成一股力量。”
顾正臣思索片刻,点头道:“好,我需要他们。”
方孝孺随即引荐了几位士子,皆是年轻有为之人,或精通兵法,或擅长器械,皆愿追随顾正臣,助其改革军制。顾正臣与他们一一交谈,心中已有大致安排。
数日后,顾正臣正式接管火器司,开始着手整顿。他亲自挑选工匠,重新分配任务,将火器研制分为多个部分,严格保密。同时,他开始训练火器兵种,亲自教授战术,确保火器能真正发挥威力。
然而,朝中局势却愈发紧张。蓝玉虽未明面反对,但暗中却在串联军中将领,意图削弱顾正臣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太子与燕王之争愈演愈烈,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