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四十六章 黄时雪的见解(三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方势力蠢蠢欲动,皆欲拉拢顾正臣。
    顾正臣深知,自己已成众矢之的。若无足够实力,恐怕难以在朝堂立足。他一面稳固火器司,一面暗中联络方孝孺,逐步建立自己的班底。
    一日,顾正臣正在火器司巡视,忽有亲兵急报:“大人,燕王朱棣派人送来密信。”
    顾正臣接过密信,拆开一看,信中朱棣言辞恳切,欲与顾正臣结盟,共谋大计。他沉思片刻,心中已有决断。
    他提笔写下回信,婉拒朱棣的提议,同时表明自己忠于皇帝,不愿卷入诸王之争。信中亦暗示,若朱棣能助他稳固火器司,他愿与之合作。
    信送出后,顾正臣心中却未放松。他知道,自己已踏上一条不归路。朝堂之上,权谋交错,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望向窗外,天色渐暗,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顾正臣握紧拳头,目光坚定。他已做好准备,迎接这场更为复杂、更为危险的较量。
    顾正臣回到火器司,天色已近黄昏。营中灯火初上,工匠们仍在忙碌,打造火器零件、调试火炮、试射火铳,一派繁忙景象。他站在高台之上,俯视这一切,心中却难掩沉重。
    他知道,火器司虽已归他统辖,但真正掌控火器司,绝非易事。朝中诸臣,尤其是蓝玉,绝不会善罢甘休。而皇帝虽信任他,却也时刻提防他。他不过是一枚棋子,若用得好,便是国之栋梁;若用不好,便是弃子。
    他深吸一口气,缓步走下高台,步入主帐。
    帐中,几名工匠正围坐案前,讨论火铳的改进方案。见顾正臣进来,众人立刻起身行礼。
    “大人。”一名年长工匠上前,恭敬道,“我们已按您的吩咐,改进了火铳的点火装置,使其更稳定,不易受风雨影响。但材料供应不足,许多零件仍需从外采购。”
    顾正臣点头:“此事我已与沈万三商议,他会提供所需资源。你们只管专心研制,其他事务,自有我来处理。”
    工匠们皆露出欣喜之色,纷纷应诺。
    顾正臣坐于案前,翻阅火器司的账册,发现火器司虽有朝廷拨款,但远远不够支撑大规模制造。若要真正推广火器,必须有充足的资源支持。
    他沉思片刻,提笔写下一封密信,命亲兵送往沈万三府邸。
    信中写道:
    “沈尚书,火器司所需材料紧缺,若欲合作,还请尽快调配。另,兵部诸将对我颇多敌意,若欲稳固火器司,需有朝中支持。望沈尚书能助我一臂之力。”
    写罢,他将信封好,交予亲兵:“务必亲手交予沈尚书,不得有误。”
    亲兵领命而去。
    顾正臣望着帐外夜色,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已无法回头。若不能掌控火器司,便会被朝中诸臣联手排挤,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而若能真正掌握火器,他便能在军中立足,甚至在朝堂之上,拥有一席之地。
    他缓缓闭上眼,心中默念:“成败在此一举。”
    翌日清晨,顾正臣召集火器司众工匠,宣布火器司将全面改革,分为火铳、火炮、火药三大部门,分别由三位主事负责,直接向他汇报。同时,他下令加强火器训练,选拔精锐士卒,组建火器兵种。
    此举一出,兵部震动。蓝玉得知后,冷笑不已,暗中联络冯胜、傅友德等人,意图联合上奏,请求皇帝收回火器司之权。
    与此同时,燕王朱棣派人送来密信,信中言辞恳切,欲与顾正臣结盟,共同对抗蓝玉等老臣。顾正臣看完信,沉思良久,最终提笔回复:
    “殿下厚爱,臣感激不尽。然臣忠于陛下,不愿卷入诸王之争。若殿下愿助臣稳固火器司,臣愿与殿下合作。”
    信送出后,顾正臣心中却未放松。他清楚,自己已站在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会身败名裂。
    数日后,兵部尚书沈万三亲自来访,带来大量工匠与材料,并承诺每月提供充足资金,支持火器司发展。顾正臣大喜,亲自设宴款待。
    宴席间,沈万三笑道:“顾大人,火器司已步入正轨,想必不久之后,便可真正掌控军中命脉。”
    顾正臣举杯,淡然一笑:“沈尚书言重了,火器之事,还需陛下支持,若无陛下首肯,即便火器再强,也难以推广。”
    沈万三点头:“陛下已对大人极为信任,想必不会干涉。不过,朝中局势复杂,若大人欲在朝堂立足,还需早做打算。”
    顾正臣目光微沉,缓缓道:“沈尚书所言极是。我已开始整顿火器司,同时也在朝中联络志同道合之人,欲建立自己的班底。若有沈尚书相助,我便可更进一步。”
    沈万三微微一笑:“顾大人若需我相助,我自当尽力。”
    宴席结束,沈万三离去,顾正臣独自站在火器司高台之上,望着远方的京城,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朝堂之上,权谋交错,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他握紧拳头,目光坚定。他已做好准备,迎接这场更为复杂、更为危险的较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