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零六章 孤独对抗全世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声音打断了顾正臣的话,也让帐内之人惊愕不已。
    朱棣看向门口方向,听这声音,应该是沈?沈侍郎吧,这家伙抽什么风,诸将集议军略之事,你也敢打断?
    萧成走了进来,言道:“沈侍郎他们去过了万人坑。”
    朱棣、蓝玉等人恍然,纷纷看向顾正臣。
    顾正臣淡然一笑,轻松地说:“将他们带到万人坑那里,我会过去。”
    萧成领命。
    顾正臣目光扫过诸将官,言道:“继续总结吧,将问题全都找出来,接下来的京都之战,我希望不会再有不必要......
    风雪如刀,割裂天地。顾正臣独行于荒原之上,素袍早已被雪染成灰白,脚印刚落即被掩埋,仿佛他从未走过。身后是京城的灯火,前方是敦煌方向隐约可见的沙丘轮廓。陆炳的密信仍在怀中,字迹已被体温烘得微温,却如烙铁般灼烧着他的心。
    他知道,李守拙最后的忏悔不是虚言。那本日记里的每一行字,都像是从血肉中剜出的灵魂碎片。一个穷尽一生试图以恐惧与操控维系秩序的人,最终在顾正臣身上看到了自己永远无法理解的东西??一种不靠神权、不靠血脉、不靠阴谋而存在的力量:信念。
    可这信念,此刻正随他的气血一同流逝。
    每走一步,胸口便传来撕裂般的痛楚。黑血已不止一次从唇角溢出,他用袖口擦去,继续前行。太医说他只剩半年性命,但他知道,若再拖延,新政将如春芽遇霜,未及生长便夭折。朱文圭虽有胆识,但根基未稳;庶议院初立,宗室虎视眈眈;民间虽有呼声,然旧势力盘根错节,只需一阵风吹草动,便可卷土重来。
    唯有彻底终结“烬盟”,才能为这新生的火种筑起屏障。
    第三日黄昏,他抵达敦煌。陆炳率亲卫迎于城外,见其形销骨立,双膝一软几乎跪倒。“大人!您何苦亲自前来?属下愿代您入地窖!”
    顾正臣摇头,声音低哑:“有些事,必须由我亲手了结。李守拙选中我,不是偶然。我要知道他为何选我,更要让那扇门后的秘密,永远不再成为他人手中的刀。”
    地窖入口藏于莫高窟深处一道伪装成佛龛的石壁之后。通道狭窄幽深,两侧墙壁布满暗红色纹路,似干涸的血痕。空气中弥漫着陈年药香与腐朽气息交织的怪味,令人作呕。越往里行,温度越低,呼吸化作白雾,凝结在石壁上,又缓缓滑落,如同泪滴。
    终于抵达尽头。
    那扇刻着“龙渊第二钥”图案的青铜门静静矗立,门环为一双交握的手,掌心托着火焰图腾。顾正臣伸手触碰,指尖竟感到一丝温热,仿佛门内尚有生命跳动。
    “退后。”他对陆炳道。
    陆炳欲言又止,终是咬牙带人退出十丈之外。
    顾正臣取出怀中玉佩??全璧玉佩,苏挽云临终所赠,开启龙渊第一钥之物。他将其按入门中央凹槽。刹那间,铜门发出沉闷轰鸣,缝隙中渗出微光,如晨曦初露。机关层层解锁,尘封百年的锁链逐一松脱。
    门开了。
    室内不大,四壁皆为青铜包裹,中央设一石台,台上放着一只琉璃匣。匣中盛着一本薄册,封面无字,却泛着淡淡金光。顾正臣走近,轻轻打开。
    《影炉遗录》。
    第一页写道:
    >“吾名李守拙,建文朝司礼监秉笔,奉命守护‘影炉计划’。此非叛乱之谋,乃救国之策。洪武暴政,永乐篡位,仁宣短命,英景相残……大明气数已衰,非一人之力可挽。故先帝建文焚宫前夜,召我等七人立誓:若天下再陷昏乱,当以‘容器’承运,重塑正统。容器非血胤,而是民心所向之人。其必出身卑微,历尽苦难,心怀苍生,又能凌驾于党争之上。如此,方可令万民信服,重建秩序。”
    顾正臣读至此处,手微微发抖。
    原来“烬盟”并非逆贼集团,而是建文帝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险。他们不是要复辟旧主,而是要在王朝崩塌之际,推出一个新的“天命之人”。这个计划历经三代,耗费无数心血,训练过数十名候选者,却皆因种种原因失败??画像墙上那些“失败品”,便是他们的遗影。
    而他,是唯一成功的那个。
    第二页继续写道:
    >“我们观察你十年。你母亲饿死街头时,我们在场;你卖身为奴时,我们在暗中记录;你寒窗苦读、中举入仕、为民请命、遭陷贬谪……每一步都在我们的注视之下。你的一切选择,皆符合‘容器标准’。十八岁那年,你在官仓掌心烙下火焰印记,那一刻,我们知道??找到了。”
    顾正臣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当年雪夜,铁钳夹住手掌,滚烫的烙铁压下的剧痛。那时他以为那是屈辱的标记,如今才明白,那是被选定的开端。
    可笑的是,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对抗命运,实则正是命运本身精心雕琢的作品。
    第三页,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