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五十二章 国公府归滕县(九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能立功,朕自会重赏;若战败,你便自行请罪。”
    顾正臣叩首:“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退朝后,朱元璋召见方孝孺:“顾正臣此举,是否太过冒险?”
    方孝孺沉声道:“陛下,顾正臣此举,既是挑战,亦是机遇。若火器兵能战,便可真正立足朝堂,震慑反对者;若败,则火器司恐将前功尽弃。”
    朱元璋缓缓道:“朕已老矣,大明需要新的军制,需要新的将领。顾正臣若能成事,朕自会全力扶持。”
    与此同时,火器司内,顾正臣正亲自监督火器兵整装待发。
    火炮、火铳、火药皆已准备妥当,火器兵们整装列队,士气高昂。
    顾正臣站在高台之上,望着远方,心中默念:“此战,关乎火器司存亡,亦关乎大明未来。”
    他转身,对众将下令:“火器兵,出征!”
    火器兵出征的消息传遍京城,朝野震动。朱元璋亲自下旨,命户部调拨军粮,工部提供火器补给,兵部虽已失势,但仍需配合火器司行动。顾正臣在火器司内召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部署出征事宜。
    “此次出征,火器兵分为三营:火铳营、火炮营与后勤营。”顾正臣站在沙盘前,目光沉稳,“火铳营负责前线压制,火炮营负责远程轰击,后勤营确保火药与补给不断。三营需紧密配合,不可有丝毫懈怠。”
    火器兵统领王敬之抱拳道:“大人,我等已演练多次,战术已熟。但北疆地形复杂,蒙古骑兵机动性强,若火器兵无法及时展开,恐难应对。”
    顾正臣点头:“此战之难,我亦知晓。但火器兵若不能适应战场,便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战力。我已命工匠改良火铳,提升射速,同时火炮亦可拆卸,便于运输。”
    王敬之沉思片刻,道:“若能设伏,或可出其不意。”
    顾正臣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我已命斥候先行探路,寻找适合伏击之地。火器兵虽不擅骑战,但若能以火器压制敌军阵型,便可扭转战局。”
    众将皆露喜色,士气高涨。
    三日后,火器兵正式出征。朱元璋亲自送行,于午门外设宴,群臣齐聚。
    “顾正臣,朕将火器司交付于你,望你此战建功,不负朕望。”朱元璋端起酒杯,语气郑重。
    顾正臣躬身行礼:“陛下圣明,臣定不负所托。”
    方孝孺低声叮嘱:“顾兄,此战若胜,火器司便可真正立足朝堂。但若败,恐怕朝中反对者会借机发难。”
    顾正臣点头:“我明白。”
    火器兵浩浩荡荡离开京城,一路向北,沿途百姓皆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火器兵?那不是新式军种吗?听说他们用火铳与火炮作战。”
    “可他们能打胜仗吗?毕竟蒙古骑兵骁勇善战,火器兵从未真正上过战场。”
    “若能胜,大明军制将彻底改变。”
    火器兵行军半月,终于抵达北疆前线。北疆战事紧张,蒙古残部频繁骚扰边境,朝廷虽派兵围剿,却始终难以彻底剿灭。顾正臣抵达后,立刻与北疆军统帅会面。
    “顾大人,你来得正是时候。”北疆军统帅李靖拱手道,“蒙古骑兵近日频繁袭扰,我军虽有防备,但难以有效反击。”
    顾正臣点头:“李将军放心,火器兵擅长远程压制,若能设伏,便可重创敌军。”
    李靖皱眉:“可北疆地势开阔,敌军骑兵来去如风,如何设伏?”
    顾正臣取出地图,指着一处山谷:“此地地势险要,敌军若欲绕道袭扰,必经此地。我可在此设伏,以火炮轰击,火铳压制,待敌军阵型混乱,再以骑兵冲锋。”
    李靖思索片刻,点头:“此计可行。”
    顾正臣立刻下令火器兵布防,火炮营占据高地,火铳营埋伏于两侧山林,后勤营负责火药补给。一切部署妥当,只待敌军来袭。
    三日后,蒙古骑兵果然来袭,约三千余人,骑马疾驰,气势汹汹。火器兵早已埋伏妥当,待敌军进入伏击圈,顾正臣一声令下,火炮轰鸣,火铳齐发。
    “轰??”
    火炮轰击之下,敌军阵型大乱,火铳压制之下,骑兵难以冲锋。顾正臣见状,立刻下令北疆军骑兵出击,趁势冲杀。
    敌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最终大败而逃。
    此战,火器兵首战告捷,歼敌千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军械无数。
    消息传至京城,朱元璋龙颜大悦:“顾正臣果然不负朕望!火器兵初战告捷,足以震慑敌军。”
    朝中群臣亦议论纷纷。
    “火器兵竟真能战?”
    “看来大明军制,真的要变了。”
    “若火器兵能持续胜战,兵部恐怕再也无法夺回军权。”
    与此同时,北疆军营之中,顾正臣正与李靖商议下一步作战计划。
    “此战虽胜,但敌军主力未损。”顾正臣沉声道,“我军需趁胜追击,彻底剿灭敌军残部。”
    李靖点头:“顾大人所言极是。但敌军残部已退入草原深处,我军若贸然深入,恐有补给困难。”
    顾正臣取出地图,指着一处水源:“此地为敌军必经之路,我可在此设伏,断其补给,待其疲惫之时,再行出击。”
    李靖大喜:“妙计!”
    顾正臣随即下令火器兵再次布防,同时命后勤营加强补给,确保火药充足。
    数日后,敌军果然再度来袭,意图抢夺水源。火器兵早已埋伏,火炮轰击之下,敌军再度溃败。
    此战之后,敌军元气大伤,北疆边境恢复平静。
    朱元璋得知战报,亲自下旨,封顾正臣为北疆军总指挥,统领火器兵与北疆军,并赐“火器先锋”金印一枚,以示嘉奖。
    火器兵一战成名,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质疑火器司的存在。
    然而,顾正臣却未有丝毫松懈。他深知,火器兵虽已初战告捷,但若要真正成为大明军制核心,仍需不断改进战术,提升战力。
    他召集火器兵统领,研究火器兵在战场上的部署方式,并命工匠改良火铳,提升射速,增强威力。
    “火器兵未来,将不再只是辅助兵种。”顾正臣在会议上郑重宣布,“我们要让火器兵成为战场上的主力,真正改变大明军制。”
    众将皆露敬佩之色,士气高昂。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方孝孺在朝堂之上力陈火器兵的重要性,并建议朝廷设立火器司学堂,专门培养火器兵将领。
    “火器兵乃新式军种,需有专门人才统领。”方孝孺言辞恳切,“若朝廷能设立学堂,培养火器兵将领,大明军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朱元璋沉思良久,最终点头:“好,朕准你所奏。即日起,设立火器司学堂,由顾正臣兼任学堂总教习。”
    消息传至北疆,顾正臣接到旨意,心中大定。
    他站在高台之上,望着远方,心中默念:“火器兵,终将成为大明军制之新脊梁。”
    夜色深沉,火器兵仍在训练,火铳声此起彼伏,宛如战鼓擂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