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六十章 被逼迫的东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护卫一个趔趄,脸上的面具也被打飞出去,腹部又挨了一脚撞在桌案上,看着发怒的东家赶忙下跪。
    东家甩袖,愤怒不已:“顾正臣是那么好杀的吗?纳哈出十万大军都没杀了他,八万里波涛汹涌都没杀了他,你们凭什么认为我可以杀了他?”
    “什么人?”
    外面突然传来喊声。
    东家震惊,南照野更是赶忙打开门查看,却看到另一个管事马晖疾步走了过来。
    “发生了什么事?”
    南照野问道。
    马晖指了指一旁。
    南照野看去,原本值守在门外的两个......
    朱景炎站在雁门关城头,寒风如刀,割得脸颊生疼。他披着厚重的狐裘,目光却如炬,紧盯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与雪原。敌军虽已陷入补给困境,但尚未溃退,显然仍在等待时机。
    “大人。”王崇武策马而来,翻身下马,抱拳道,“斥候回报,阿鲁台部正向阴山方向撤退,似欲重整旗鼓。”
    朱景炎微微颔首:“他们撑不了太久,粮草断绝,士气必衰。传令各营,严守防线,不得松懈。同时派出轻骑,尾随敌军,伺机骚扰其后队。”
    “是。”王崇武领命而去。
    朱景炎转身步入帅帐,案上摊开的地图已被火光映得泛黄。他拿起炭笔,在地图上圈出几处关键地点,思索片刻,唤来一名亲信将领:“你立刻带人前往宣府,将此计划交予镇守将军,务必在五日内完成部署。”
    那将领接过密函,郑重行礼后匆匆离去。
    朱景炎望着帐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却无暇欣赏这冬日景色。辽东战局虽有转机,但京城那边依旧暗流涌动。太子中毒一案背后牵涉之人,至今未能查明全貌。而那个来自漠北的“先生”,更让他隐隐感到不安??此人若真能操控建文遗党与北疆叛军联手,那便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他深知,自己此刻身在前线,无法亲自掌控京城局势,只能依靠锦衣卫与心腹谋士维持大局。可若是敌人趁机在京中制造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思及此处,他提笔写下一封密信,内容涉及对东宫近臣的进一步调查,并叮嘱留守京城的锦衣卫统领加强防范,尤其注意那些曾与沈仲达有过往来的旧臣。
    “送去京城。”他将信交给一名飞骑传令兵,“务必亲手交到赵千户手中。”
    那传令兵点头应命,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局势愈发紧张。
    太子虽已脱离昏迷状态,然精神仍不稳定,时常惊惧莫名,口中喃喃自语:“他们在等我死……他们在等我死……”
    御医束手无策,朱允?忧心忡忡。东宫侍从供出的“先生”身份不明,朝廷虽已派遣密探四处搜寻线索,却始终未能锁定此人真实身份。
    某夜,朱允?召见朱景炎之子朱承志于乾清宫。
    “朕听闻你父在京时,曾多次提及你聪慧过人。”皇帝缓缓开口,“如今京中局势微妙,朕想请你协助锦衣卫,查清此案幕后主谋。”
    朱承志年仅十七,却已有几分乃父风采,闻言拱手道:“陛下信任,臣定不负所托。”
    朱允?点头:“很好。朕已下令,由你暂代锦衣卫副指挥使一职,负责此案后续调查。”
    朱承志拜谢后退出大殿,心中却暗自警惕。父亲临行前曾叮嘱他,切不可轻易卷入朝堂之争,如今看来,已是避无可避。
    他连夜召集几名心腹属下,开始梳理东宫所有往来书信,并秘密调取刑部、大理寺近年有关建文遗党的案件卷宗。
    数日后,一份旧案引起他的注意??数年前,一名自称“漠北居士”的神秘人物曾在京城活动,曾与沈仲达有过几次秘密会面。据当年办案官员记载,此人精通谋略,擅长蛊惑人心,极有可能便是太子口中所言的“先生”。
    朱承志立即下令彻查此人踪迹,并命人追查其可能藏匿之地。
    ***
    回到辽东前线,朱景炎接到陈修远最新情报:漠南部族五部已正式宣布倒戈,并愿意协助明军袭击阿鲁台部后方。此外,另有两部虽未公开表态,但已秘密派人前来洽谈条件。
    朱景炎阅罢,嘴角微扬,随即回信:“许以封地、官职,必要时可赐铁券丹书,确保其忠诚。”
    他随即召集诸将,下达新的作战指令:“三日后,辽东、宣府两军同时出击,切断敌军归路;同时,联合漠南五部,夹击阿鲁台部主力,务求一战定胜负。”
    众将齐声应诺。
    夜色渐深,朱景炎独自一人坐在帅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疲惫却坚定的面容。他想起京城中的太子,想起那位神志不清的储君,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忧虑??若太子在此战期间遭遇不测,整个大明恐怕都将陷入动荡。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入内,跪地禀报:“大人,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