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九十二章 十四年后人评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沉重的石门打开了,明军如潮水涌入。
    密集的火铳声逐渐变得稀疏,绝望的哀嚎声也逐渐少了,偶尔传出一二爆炸声,也没有扰乱明军的节奏。
    今川旁氏、毛利山城等人撤到了天满宫,绝望地坐在涩川满赖周围。
    每个人身前,都有一把刀。
    刀已出鞘。
    明军翻过了天满宫的墙,射杀着最后的武士。
    高令时带军士包围了涩川满赖等人,一个个手持弓箭,杀气凛然。
    涩川满赖面无惧色,喊道:“我是九州探题,我要见顾正臣!”
    高令时嘴角动了下,......
    海风自东而来,掠过那霸港外的礁石群,卷起层层白沫,拍打在青灰色的码头石壁上。顾正臣立于楼船甲板,身披玄色大氅,目光沉静如水,却似藏雷于渊。三日前,朱棣大军登陆对马岛西岸,初战告捷,焚毁日军营寨十余座,斩首八百余级,捷报飞传琉球,举城欢呼。百姓争相传颂“燕王神威”,街头巷尾皆贴黄榜,绘其跨马执剑之像,香火供奉如神明。
    可顾正臣知道,那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手中握着一封刚由福建水师快船送来的密函??台湾海峡已有七艘悬挂燕王府旗号的无文书商船被扣,船上查出大量私铸火铳与南洋奴工,更有一箱未启封的账册残页,字迹与早年杨伦奏折如出一辙。而最令人惊心的是,其中一名押船管事竟是谭渊旧部,曾参与洪武末年辽东军械走私案。
    “果然,他在囤兵之外,还暗中扩军。”顾正臣将信纸缓缓投入灯焰,火光映照着他眉宇间深不见底的冷意。“这已非东征倭寇,而是借战养兵,蓄势待发。”
    马三宝悄然登船,脚步极轻,却掩不住眼中的焦虑:“先生,琉球义勇营已编成三千人,皆为流民、渔户与逃奴,虽经半月操练,然器械粗劣,战力有限。若真要与燕王对峙……怕是难敌其百战精锐。”
    “我不是要他们去打仗。”顾正臣转身,指向远处港口内停泊的数十艘运粮船,“我要他们守住这些船,守住每一粒米、每一斤火药。只要粮道在我手,哪怕朱棣打下整个日本列岛,他也只能跪着回来求我放粮。”
    马三宝默然良久,终是低声道:“可百姓不这么想。今日市集有人焚纸祭天,祈愿燕王早日凯旋;更有儒生联名上书,称‘副帅掣肘前线,实乃国贼’。舆情汹汹,若再持续下去,恐怕连您身边的亲兵都会动摇。”
    顾正臣冷笑一声:“舆情?那是有人在背后煽动。你可记得前日那批从福州来的‘商队’?打着盐引贸易的幌子,实则每夜都有人潜入酒肆茶馆,散播谣言,说什么‘顾正臣嫉妒燕王功业,故意断粮’‘朝廷昏庸,唯有燕王能救天下’。这不是民间自发,是精心策划的心理攻心战。”
    他踱至舱门,望向城中隐约可见的几处香火鼎盛之所:“那些寺庙里烧的不是香,是政治。和尚念的不是经,是檄文。明日就查封那三座收容燕王府密使的禅院,把主持请来‘讲经’??若不肯讲,便让他们去牢里抄《大明律》。”
    马三宝领命欲退,忽听远处传来钟声??三长两短,正是督粮司紧急召集令。
    片刻后,一名满身湿泥的锦衣卫校尉冲上甲板,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大人!属下自萨摩潜伏归来,带回一人……说是村上源二郎未死者,藏身鹿儿岛山中月余,靠野果活命。此人携有一卷血书,言佐藤清正并未死透,七日后将在雾岛举行火器大会,召集全倭三十藩国匠师,演示新式‘震天雷车’??一种可连发九弹的铁炮战车!”
    顾正臣瞳孔骤缩。
    “继续说。”
    “村上临行前留下遗言:此物一旦列装,我大明水师纵有坚船利炮,亦难近岸半步。且……且他亲眼所见,燕王府一名戴青铜面具之人,曾在火器营密会岛津义久,双方以汉倭双语签署盟约,内容涉及战后瓜分朝鲜海域通商权。”
    空气仿佛凝固。
    良久,顾正臣缓缓坐下,指尖轻敲案角,似在计算千头万绪。终于,他抬头:“立刻将幸存者送往隐秘宅院,严加保护。另派两名懂倭语的探子混入下一批‘归降商人’队伍,务必查明那青铜面具之人身份。还有??”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如铁,“通知福建水师,即刻释放那七艘被扣船只。”
    马三宝愕然:“放?他们可是违法走私!”
    “正因为违法,才更要放。”顾正臣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寒意,“让他们回去报信,就说顾某‘迫于压力’,不得不屈服。让朱棣以为他的舆论攻势奏效了,让他放松警惕。真正的杀招,从来不在明处。”
    当夜,顾正臣召来神机营首席匠师赵九章,闭门密谈两个时辰。次日清晨,督粮司对外宣布:为支援前线作战,特赶制新型“破浪箭”一万支,专用于焚毁敌方木垒。此箭以硫磺、松脂、火棉为芯,射程可达三百步,已在港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