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一道门。”
午后,顾正臣亲赴港口查验仓储。刚到仓区,便见数十名燕王府兵丁正搬运火药箱,箱上赫然贴着“特供神机队”封条。他厉声喝止,命亲兵封锁通道。带队军官竟是谭渊亲弟谭洪,当场拔刀相向:“顾大人,莫非是要抗命不成?前线将士性命攸关,岂容你一人阻挠!”
顾正臣不动分毫,只淡淡道:“拿下。”
亲兵一拥而上,将谭洪及其部属尽数缴械。围观百姓窃窃私语,有人竟高喊:“燕王仁义,顾正臣误国!”
顾正臣面色不变,下令将人囚于仓房,随即张贴告示:“擅移军资者,不论出身,一律按军法斩首示众。”
当晚,朱棣遣使送来一封亲笔信,措辞恭敬却不容拒绝:“倭寇蠢动,战机迫近,恳请副帅以大局为重,勿使将士寒心。”
顾正臣提笔回复:“国家大事,岂容儿戏?粮秣军器,关乎三军生死,下官不敢擅专,唯有依法行事。”
两日后,朱棣终于妥协,同意设立“联合调度署”,由双方各派官员共管后勤。表面看是和解,实则暗流汹涌。燕王亲信掌控前线调度,顾正臣死守后方储备,双方互不信任,补给效率大减。
就在此时,朝鲜水师传来捷报:李芳远奇袭得手,已占领对马岛西岸要塞,俘获日军火炮十余门,并缴获一批写有汉文注释的铁炮图纸。
顾正臣亲自验看图纸,脸色骤变??那分明是洪武年间神机营内部流传的《连发铳构机图》残卷,且笔迹与杨伦早年奏折如出一辙。
“果然……”他喃喃道,“杨家不仅叛逃,还把手艺传给了日本人。”
马三宝沉声道:“若这些武器大规模列装,我军优势将荡然无存。”
顾正臣闭目思索良久,忽然睁开眼:“传令神机营匠师,立即仿制一种‘假图纸’??内容看似精密,实则关键尺寸错谬,再通过商人渠道流入萨摩藩。”
“反间计?”
“不止。”顾正臣冷笑,“让日本人造出一堆废铁,在战场上炸膛自毁。既损其战力,又动摇其内部信任。”
计划迅速执行。与此同时,顾正臣开始秘密联络琉球旧臣,试图查明“村上源二郎”真实身份。三日后,线索指向一位曾在京都学佛的琉球僧人,曾多次往返萨摩,且与岛津氏关系密切。
正当调查深入之际,那霸港突现一艘破损渔船,船上海商自称来自萨摩,带来一封密信??竟是“村上源二郎”亲笔所书,声称愿归降大明,献上日本火器营布防图,唯求保全家族性命。
顾正臣盯着信纸,久久不语。马三宝劝道:“恐是诈降。”
“自然是诈。”顾正臣冷笑,“但他为何偏偏选在这个时候现身?是在试探我们的反应,还是……被人推出来做棋子?”
他提笔回信:“允其归顺,但须先交出三份真图纸,并于七日内刺杀岛津氏火器总管佐藤清正,方可信其诚意。”
信使离去后,顾正臣召来锦衣卫千户:“派两名死士随行,若此人真去行刺,救他一命;若他临阵倒戈,立刻格杀。”
十日之后,消息传来:村上源二郎果然率亲信夜袭火器营,佐藤清正重伤身亡,但村上本人亦被围困,生死不明。而那三份图纸,经神机营匠师鉴定,竟全是真品,其中一份更是记载了日军最新研制的“水雷阵”布置方案??可在海峡暗流处埋设火药桶,遇船即爆。
顾正臣当机立断,下令更改主力舰队航线,避开预定登陆点,并命工部连夜赶制竹筏浮标,用于探测水雷。
此举救了数万将士性命。三日后,朱棣大军原定航路遭遇爆炸,三艘战舰沉没,数百人溺亡。消息传回,举军震惊。
朱棣震怒,彻查情报泄露源头,最终发现是“归降的村上源二郎”所献图纸中有陷阱。他勃然大怒,下令通缉所有疑似倭谍。
顾正臣却在行辕中冷笑:“他到现在还不明白,真正的情报战,不在前方,而在人心。”
此时,南京回信终于抵达。皇帝批复极简:“卿所奏之事,朕已知晓。杨伦之案,秘查即可。至于燕王东征,准其便宜行事,但……粮饷调度,仍由卿全权执掌。”
末尾朱批四字:“勿负朕托。”
顾正臣读毕,长跪不起,泪流满面。他知道,陛下早已洞悉一切,却只能隐忍不发。而自己,便是那枚被悄悄放在棋盘边缘的卒子,看似无足轻重,实则肩负着阻止车马横扫江山的使命。
他起身,提笔写下最后一道命令:命福建水师封锁台湾海峡,凡无通行文书的燕王府船只,一律扣押;同时,在琉球招募流民组建“义勇营”,名义上协助运粮,实则作为独立武装力量,直属督粮司指挥。
马三宝惊问:“先生是要准备兵变?”
“不是兵变。”顾正臣望着东方海平线,“是准备一场谈判??当燕王打赢了战争,却发现无法带回胜利果实的时候,他才会明白,真正的权力,从来不属于战场上的英雄,而属于掌控粮道、人心与律法的人。”
夜深,海风再次吹起。
顾正臣独坐灯下,翻开《贞观政要》,读至“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句,久久凝视。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照在那艘静静停泊的楼船上,仿佛在等待黎明的到来。
而远方,对马岛上烽火已燃,朱棣的大军即将登陆。
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