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六十五章 东征三人组(一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东征!
    顾正臣的目光对上了朱元璋的目光,对视之间,彼此无言,又似乎都说了什么。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文武。
    文武出班,齐呼圣明。
    朱元璋背过一只手,挺着坚实的胸膛,掷地有声地宣布:“东征事大,需跨海征战,当以水师为主力,京军为辅。命镇国公顾正臣为征东大将军,佩征东大将军印,统筹、谋划、指挥、管控一应东征及日本国事宜。”
    顾正臣行礼:“臣领旨!”
    徐达、蓝玉、温祥卿都感觉了一丝不寻常。
    历来,领兵......
    朱元璋听完顾正臣的解释,眉头微微舒展,却仍不完全放心。他缓缓踱步至窗前,望着宫外层层叠叠的屋檐,良久才道:“你说得轻巧,可朕总觉得,这蒸汽机一旦流出,便是放虎归山。即便眼下无碍,将来呢?百年之后呢?”
    顾正臣垂手而立,语气沉稳:“陛下所虑极是。然天下万事,皆有利弊。若因惧祸而止步不前,则大明永无寸进。如今我朝已掌握火药、铸炮、航海、格物之学,远超四夷。纵使西洋人得了蒸汽机,亦不过拾我残羹冷炙,效其形而不得其神。”
    “再者,臣以为,与其闭门造车,不如以商制夷。将蒸汽机售予商人,使其远航海外,广布大明声威。凡有蒸汽船至之地,即为大明影响之所及。彼邦之人见我船坚器利,自然心生敬畏,争相效仿。此非威胁,实乃教化也。”
    朱标在旁听得频频点头,忍不住插言:“父皇,儿臣以为顾先生所言甚是。自古以来,强盛之国无不以通商致富,汉唐如此,今日更应如此。况我大明有海防巡检司,又有水师镇守沿海,若有异动,随时可断其航线,何惧之有?”
    朱元璋回头看了长子一眼,神色稍缓,却又冷声道:“你二人说得天花乱坠,可曾想过,这些勋贵一旦尝到甜头,便会贪得无厌?今日要分红,明日便要插手经营,后日更要干预政令。届时尾大不掉,反噬朝廷,岂非养虎为患?”
    顾正臣早料到这一问,当即答道:“陛下明鉴,此事早已设防。两厂两企虽由勋贵出资参股,然其所有权属皇室,经营权归商学院,审计权分属户部、钱庄与勋贵推选之第三方。三方制衡之下,无人能独揽大权。”
    “且每一季度公布账目,利润透明,若有疑议,可随时提请核查。若发现舞弊,不论何人,一律严惩不贷。如此制度森严,纵有野心之徒,亦难下手。”
    朱元璋沉吟片刻,忽而冷笑一声:“你说得好听。可朕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最善弄权。今日你说勋贵不得干涉,明日他们便买通你的商学院弟子,暗中操控。人心难测,制度再严,也挡不住私欲横流。”
    顾正臣并不慌乱,反而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故臣另有一策??设立‘监察御史特派组’,专司监督两厂两企运作。此组直隶皇帝,不受任何衙门节制,成员由都察院遴选,三年一轮换,严禁与企业有任何利益往来。”
    “此外,凡参与投资之勋贵,须签署《禁干预案》,明文规定:若经查实干预经营、收买官员、泄露技术者,立即剥夺其全部股份,并追缴历年所得红利,重者交刑部治罪。”
    朱元璋眯起眼睛,盯着顾正臣看了许久,终于缓缓点头:“你还真是一环扣一环啊……看来你是早就算好了每一步。”
    顾正臣微笑:“非臣算得准,实乃局势使然。当今之势,非变不可。若继续沿用旧法,任由勋贵坐食禄米,不理实务,则国库日空,边防渐弛。唯有将其引入实业,方能使他们与国同利,共担风险,共享荣光。”
    朱元璋坐回龙椅,手指轻敲扶手,似在权衡利害。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闻铜壶滴漏之声。
    良久,他忽然问道:“那澳洲金矿一事,你打算如何操作?”
    “回陛下,澳洲金矿开采已有初步成效,第一批黄金已运抵南京,共计八万两,纯度极高。臣建议以此为基础,成立‘大明金银开发总署’,统管东海四岛及澳洲矿区,招募民间工匠与流民前往开矿,官府提供工具、粮食与护航舰队。”
    “同时发行‘矿股凭证’,允许勋贵、富商认购。每股折银五百两,预计首期募集二百万两。所得资金用于扩大采矿规模、建造冶炼炉、修筑港口设施。”
    朱元璋皱眉:“又要他们出钱?”
    “正是。”顾正臣坦然道,“无本之业,终难持久。唯有让他们掏腰包,才会真正上心。况且此乃稳赚之买卖,黄金产量可观,运输安全有保障,回报率至少三成以上。不出三年,本金翻倍。”
    朱标笑道:“父皇,儿臣看这主意不错。以往勋贵只知道田产地产,如今让他们见识见识海外金山,眼界开了,心思也就活了。说不定以后还能主动请缨,带人去开拓疆土呢。”
    朱元璋哼了一声:“就怕他们去了就不想回来,干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