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臣对太子心存疑虑。”朱承志低声说道,“孩儿怀疑,幕后黑手还未浮出水面。”
朱景炎点头:“不错。周文远、王德全、陈文忠,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操控这一切的人,恐怕仍在暗处窥视。”
朱承志沉声道:“孩儿愿继续深入调查,务必揪出幕后主谋。”
朱景炎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道:“你已数次涉险,若再出意外,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朱承志坚定地答道:“孩儿深知风险,但若不彻底铲除隐患,太子终将难以安稳继位。孩儿愿为天下社稷,赴汤蹈火。”
朱景炎沉默许久,终于点头:“好。我会调动暗卫协助你。记住,切不可轻举妄动,务必谨慎行事。”
朱承志拱手应命:“孩儿谨记。”
窗外,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而在那深宫之中,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帷幕……
三日后,皇帝召集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及诸皇子,于奉天殿召开朝会。
朱承志早已安插眼线,得知此次朝会将涉及一项重大人事变动??皇帝有意任命一位新任兵部尚书,以应对辽东局势。
朱承志敏锐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连夜赶往东宫,向朱景炎献策:“孩儿以为,若能让太子推荐一人担任兵部尚书,便可借此巩固太子地位。”
朱景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你是说……傅元?”
朱承志点头:“傅元乃先帝旧臣,资历深厚,且一向支持太子。若能让他出任兵部尚书,既能稳定军方,又能震慑朝堂。”
朱景炎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好。此事由你去办。”
朱承志领命而去。
第二日,朝会上,皇帝果然提及兵部尚书人选问题。
众臣纷纷进言,各推己方人选,争论不休。
就在此时,太子朱景炎起身,恭敬道:“陛下,儿臣有一荐。”
皇帝目光微动:“哦?何人?”
朱景炎朗声道:“傅元,曾任兵部侍郎,熟悉军务,忠诚可靠,若委以重任,必能安定边疆,稳固社稷。”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傅元……倒是个合适人选。”
最终,傅元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掌控京畿军务。
此举,不仅让太子在朝堂之上赢得极大声望,也让那些原本观望的大臣纷纷转向支持太子。
朱承志站在东宫檐下,望着远方的宫墙,嘴角浮现一抹笑意。
他知道,这一战,他们赢了。
但真正的胜利,还在未来。
奉天殿朝会之后,朱承志并未松懈。他深知,傅元虽已出任兵部尚书,但真正决定大明未来的,并非一场人事任命,而是接下来的边疆战局。
辽东局势愈发紧张,女真部落频频越境劫掠,地方守军屡战不利,朝廷震动。皇帝震怒之下,下令彻查辽东防务,并命兵部尽快制定应对之策。
朱景炎在东宫召集幕僚商议对策,朱承志提出建议:“若太子能亲自前往辽东督战,一则可展现其果敢担当,二则亦可借此掌控军权,稳固储位。”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此事太过冒险。”一名东宫讲官皱眉道,“太子乃国之根本,岂能轻赴战场?”
朱承志却坚定地说道:“正因太子是国之根本,才更应亲临前线。若能在辽东立下战功,陛下必将刮目相看,届时纵有宵小作祟,也难以动摇太子地位。”
朱景炎沉思良久,最终点头:“好,我愿试一试。”
翌日早朝,朱景炎当众上奏,请求亲赴辽东监军。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皇帝目光深沉,凝视太子许久,缓缓开口:“你可知此行凶险?”
朱景炎拱手答道:“儿臣知晓。然儿臣身为储君,理应为国分忧。若能在辽东建功,亦可不负陛下厚望。”
皇帝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允准。
消息传出,举朝震惊。有人暗中欣喜,认为这是削弱太子势力的好机会;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太子安危。
朱承志却早已安排妥当。他秘密联络锦衣卫与东宫暗卫,确保太子身边布满忠诚之人,同时又派遣心腹快马赶往辽东,提前部署兵力,确保太子抵达后能够迅速掌握军情。
数日后,朱景炎率随从启程前往辽东,朱承志则留在京城,继续监视朝中动向。
果然,太子离京不久,朝中便有人蠢蠢欲动。
礼部右侍郎赵世昌联合几名御史,联名上奏,弹劾太子“擅离职守、逾制行事”,并暗示此举实为“夺权之举”。
皇帝览奏,神色阴沉,未予回应,但心中疑虑已然浮现。
朱承志得知此事,立刻行动。他连夜潜入御书房,设法将一份密信呈递给皇帝??那是辽东总兵李延年写给太子的战报副本,详细记录了太子抵达辽东后如何调度兵马、整顿军纪、稳定民心。
信中还附有一封太子亲笔信,字迹工整,语气诚恳:
“儿臣不敢妄自尊大,唯愿以己之力,为社稷尽绵薄之力。若有差池,甘愿受罚。”
朱承志特意将这封信摆在皇帝案头最显眼的位置,并在旁留下一枚玉佩??正是太子幼时所佩戴之物。
皇帝看到信件与玉佩后,神色微动,终于放下疑虑。
三日后,皇帝召见内阁大学士,宣布:“太子此举,虽有逾矩,然其忠心可嘉。朕准其继续监军辽东,待战事告一段落再议赏罚。”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赵世昌等人面如死灰。
朱承志趁势而动,安排御史台对赵世昌等人展开调查,很快便发现他们曾私下收受边关将领贿赂,意图阻挠太子监军之事。
皇帝震怒,下令将赵世昌革职查办,牵连者十余人,一时之间,朝堂震动。
与此同时,辽东战局也在悄然变化。
朱景炎抵达后,立即整顿军纪,提拔能将,严惩贪腐,并采纳朱承志先前拟定的“诱敌深入、分兵合围”战略,成功击退女真骑兵主力,收复失地。
捷报传回京城之日,皇帝龙颜大悦,亲自召见诸皇子,盛赞太子“英勇果断,不负皇恩”。
这一战,不仅让太子在军中威望大增,也让皇帝彻底放下戒心,开始真正认可太子的能力。
朱承志站在乾清宫外,听着殿内传来的褒奖之声,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这场棋局的关键一步已然落下。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