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三十六章 指数恐惧的后遗症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武英殿。
    朱标将十几本奏折放至御案上,道:“父皇,有勋贵八人,文官五人,上书反对抑兼并。预计,明日反对的文书会更多。这场风,只会越吹越烈。”
    朱元璋随手拿起一本奏折扫了两眼,丢至一旁:“你是太子,对于抑兼并之事如何看?是抑兼并好,还是不抑兼并好?”
    朱标面色凝重。
    这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一千五六百年来,多少天才的政治人物都曾面临着这个问题,并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努力过,可结果??都不理想。
    朱标......
    夜雪未歇,晨光微明。苏婉儿踏着积雪走出档案馆,脚印在银白大地上延伸,像一行尚未写完的诗句。她没有乘车,而是步行穿过空旷的中央广场。昨夜那场跨越百年的对话仍在耳畔回响,仿佛林承泽的声音并未随风散去,而是沉入了这片土地的根脉。
    广场中央,原本矗立雕像的位置如今只余一方青石基座,上面刻着一句话:“问题比答案更长久。”这是她下令拆除全国所有个人崇拜式雕像后,唯一允许保留的铭文。工人们曾问是否要种一棵树代替,她摇头说:“不必。让这块空地提醒我们??思想不该有固定的形状。”
    她走进民议堂附属会议厅时,陈云澜已等在门口,手中抱着一叠热腾腾的简报。“启明节后的舆情数据出来了,”他低声说,“八十七万条公众提问被收录,其中三成涉及基层治理透明度,两成聚焦技术伦理。最热门的一条是:‘如果AI能判案,法官还需要良心吗?’”
    苏婉儿接过简报翻看,嘴角微扬:“孩子们开始质疑工具本身了。”
    “不止孩子。”陈云澜递上另一份文件,“火种计划里有个十六岁女生,带着五名聋哑同学开发了一套‘手语思维映射系统’,能把手势动作转化为逻辑图谱,直接输入计算机。她说:‘听不见的人不是不懂规则,只是没人愿意学我们的语言。’昨天,这套系统通过了国家算法伦理委员会初审。”
    苏婉儿停下脚步:“让她来参加下周的科技政策听证会。我要亲耳听她讲。”
    会议室内,教育部长正与几位地方代表争论积分兑换机制是否公平。有人提出,偏远地区学生因缺乏导师资源,解题效率低,导致积分积累慢,反而加剧了不平等。苏婉儿静静听完,忽然问:“你们还记得《公民问答》第一课怎么写的吗?”
    众人沉默。
    她起身走到黑板前,写下八个字:**知困而后进**。
    “我们设立积分制,本意不是制造竞争,而是暴露差距。”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房间,“现在我们知道哪里落后了,那就该把退休工程师优先派往这些区域。另外,从下季度起,每解决一个本地难题,额外奖励双倍积分??无论难度评级。”
    会后,她召见那位来自黔东南的女孩张小禾。三年前那个怯生生递出悔过信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乡村读书角联盟的学生总协调员。她带来一个消息:她们在村校旧阁楼发现了一批尘封教案,纸页泛黄,墨迹模糊,但依稀可辨是林承泽亲笔批注的《启蒙读本》修订稿。
    “里面有好多删改痕迹,还有他在页边写的话。”张小禾翻开一页,“比如这句??‘不要怕孩子问得太深,只怕大人答得太浅。’”
    苏婉儿指尖轻抚纸面,眼眶微热。她当即批示:立即组织专家修复文献,制成数字化教材,纳入“云课堂”必修模块,并命名为《林师手札》。
    当天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风暴席卷全网。某境外媒体发布所谓“内部录音”,声称苏婉儿曾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传统家庭结构阻碍社会进步,应鼓励三代分居以提升个体自由。”舆论哗然,保守派团体发起联署抗议,指责她“破坏人伦”。
    苏婉儿未作辩解,只是在晚间直播中打开了一份三十年前的社会调查档案:1987年,农村留守老人自杀率高达城市六倍;同年,因赡养纠纷引发的家庭暴力案件突破十万起。“那时候没人谈‘孝道’,只谈‘负担’。”她平静地说,“今天我们建了四万个社区养老中心,推行‘亲情积分’制度,子女探望父母可兑换假期与医疗优先权。真正的家庭价值,不在形式,而在责任能否落地。”
    她转身调出一段视频:西北小镇一位独居老农通过远程终端教孙子识字,祖孙俩共用一块屏幕,在拼音格里一笔一画写着“家”字。弹幕瞬间刷满:“这才是传承。”
    风波渐息之际,南极再次传来讯号。这次不是录音,而是一段影像??由深冰探测机器人传回的画面。镜头缓缓推进,在永冻层深处,一座金属舱室显露轮廓,表面镌刻汉字:“第二封信已启,第三封待时至。”
    画面切换,科考队长面对镜头宣读:
    >“根据林承泽遗嘱,第三封信开启条件为:当至少一个曾被列为‘不可教化’的群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