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进谏!逼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门下,钟声轰然响起,三长两短,乃是祖制中唯有外敌入侵或宗庙失火方可启用的“社稷危”之警。
    宫内灯火骤亮,禁军纷纷出动。片刻后,赵元清亲自登上城楼,披着玄色龙袍,面色阴沉如铁。
    “韩岳!”他远远望见立于钟旁的韩岳,怒喝道,“你竟敢擅动警钟?可知该当何罪!”
    韩岳昂首直视,朗声道:“臣罪该万死!然若不鸣此钟,明日此时,陛下或将面对十万铁骑叩门!赵文忠大军已至城下,只因太子蒙冤、忠臣被害,不得已而为之!陛下若再闭目塞听,大明江山,恐将毁于一旦!”
    赵元清脸色剧变,身后陆昭欲上前呵斥,却被皇帝抬手制止。
    “你说赵文忠因何而来?”赵元清声音低沉。
    “为清君侧,正国本!”韩岳高声道,“陛下可知,太子并非您亲生?建文遗脉尚存,赵文忠奉命守护多年,从未叛逆!此次东宫事发,实因陆昭欲灭建文血脉,构陷忠良,挑拨父子之情,动摇国本!”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陆昭怒吼:“妖言惑众!来人,拿下韩岳!”
    禁军迟疑未动。赵元清却挥手止住,目光死死盯住韩岳:“你有何证据?”
    韩岳从怀中取出那卷绢帛,高举过顶:“此乃先皇后近侍临终遗书,记载当年真相。陛下若不信,可召当年幸存老宦、宫女比对笔迹与口供。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此书千真万确!”
    风雨中,赵元清久久伫立,面容扭曲,似在承受巨大痛苦。良久,他缓缓伸手:“拿上来。”
    宦官接过绢帛,呈于御前。赵元清展开细读,双手竟微微发抖。读罢,他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原来……你们都知道了。”他喃喃道,“朕也知道……朕早就知道……”
    全场寂静无声。
    赵元清抹去泪水,转身看向陆昭:“你呢?你也知道吗?”
    陆昭跪地叩首:“臣……臣奉先祖遗训,誓保永乐正统,除此伪嗣,以安天下!”
    “放屁!”赵元清怒极反笑,“什么正统?永乐夺位之时,谁又讲过正统?朕父皇能坐这龙椅,凭的是刀兵,不是天命!如今你要朕杀养子、诛功臣,只为延续一场谎言?”
    他猛拍城墙,声震四野:“传朕旨意!即刻释放赵文清、陈敬,恢复太子赵承乾一切名位!赵文忠若肯退兵,朕亲迎于郊外!陆昭图谋构陷储君、扰乱朝纲,着即革职下狱,交三法司会审!”
    圣旨传出,全城震动。
    当夜,赵文忠接旨后痛哭失声,率军退返边关。三日后,赵承乾奉诏复位,入宫谢恩,父子相见,抱头痛哭。
    风波暂息。
    然而韩岳并未因此轻松。他知道,那一卷绢帛虽被收回宫中,但关于皇室血统的疑云,已在暗处悄然蔓延。宗室中有野心者必会以此为柄,江湖中更有无数传言即将滋生。
    一个月后,韩岳辞官归隐,临行前留下一封密奏:
    >“国赖正统以安,民依信义而治。然正统若生于谎言,信义便成虚妄。陛下可掩一时之秘,难遮万世之目。唯有坦诚以对,方能固本培元。否则,今日之赵承乾,或为明日之建文。”
    奏疏呈上,赵元清沉默三日,终将其焚于殿前。
    而韩岳,乘舟南下,消失于烟雨江南。
    史载:景和三年,太子赵承乾复位,未久病逝,谥曰“哀”。赵文忠终身镇守北疆,未曾入京。陆昭狱中自尽,锦衣卫权势渐衰。十年后,新帝登基,下诏追认建文帝庙号,天下始知旧事。
    至于韩岳,野史称其晚年隐居太湖,常于月下独酌,望北而叹。有渔夫问其故,答曰:“我在等一场雨,洗净这江山尘垢。”
    雨始终未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