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进谏!逼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窗外雷声隐隐,暴雨将至。
    翌日清晨,天未亮,韩岳便被一阵急促敲门声惊醒。赵明冲入房中,脸色发白:“大人,出事了!那名逃亡的宦官……今晨被人发现死于城南破庙之中,颈骨断裂,显然是被人灭口。而他随身携带的密匣……不见了。”
    韩岳霍然起身:“可查到是谁杀了他?”
    “现场无人目击,但庙外有马蹄印,经辨认为禁军制式皮靴所留。且……”赵明声音压得极低,“有人看见昨夜陆昭的心腹曾出现在那一带。”
    韩岳双拳紧握,眼中寒光闪现。陆昭动作如此迅速,又是奉旨办案,若真是他派人杀人夺匣,背后是否意味着赵元清已有意将太子彻底扳倒?
    他当即披衣而出,命人备马入宫。然而刚至宫门,又被李忠拦下。
    “韩大人,陛下正在召见陆指挥使,任何人不得打扰。”李忠语气恭敬却不容置疑。
    韩岳盯着他:“本官有紧急军情禀报,关乎赵文忠军心稳定,必须面圣。”
    李忠犹豫片刻,终是摇头:“陛下有令,今日不见任何外臣,唯召陆昭一人。”
    韩岳心中一沉。这意味着,赵元清已将此案全权交予锦衣卫,且有意隔绝内外消息。这是信任陆昭?还是……有人正在利用陛下的愤怒,引导他走向某个结局?
    他只得退回府中,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午后,又有新报传来:赵文忠大军果然开始拔营,但行军速度极慢,一日仅行十五里,照此进度,至少需三日才能抵达边关。
    “他在拖延时间。”韩岳冷冷道,“他在等京中的最终判决。”
    当晚,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中,一道黑影翻墙进入韩府,直奔书房。守卫尚未反应过来,已被点穴制住。那人摘下面巾,竟是赵明派去追踪宦官的一名密探。
    “大人!”密探跪地喘息,“属下找到了密匣的线索!那宦官临死前曾托付一名乞丐藏匿一件物事,说‘若韩大人问起,便交予他’。属下费尽周折才寻到那人,这是他交出的东西。”
    他双手捧上一块油布包裹的木盒。韩岳接过,小心翼翼打开??里面并非文书,而是一卷蜡封的绢帛。他挑灯细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几行小楷:
    >“建文四年,先帝焚于宫火,实未死。吾亲见其携幼子自地道遁走,藏于滇南。今赵承乾乃伪嗣,真龙尚存。”
    韩岳如遭雷击,手中绢帛几乎落地。
    建文帝未死?赵承乾非真皇子?
    这八个字,足以颠覆整个大明正统!
    他强抑震惊,继续往下读:
    >“永乐夺位,屠戮忠良,掩天下耳目。然血脉不可欺,天命自有归。今上亦知此事,故常年忧惧,恐天道轮回。赵文忠者,乃建文旧部之后,奉命守护遗脉。太子承乾,实为宫中抱养之宗室子,非先帝亲子。然其仁厚贤明,本当继统。惟陆昭乃永乐豢养之后裔,誓灭建文余脉,故煽动陛下疑心,欲借此案铲除太子,另立傀儡。”
    韩岳呼吸急促,额头冷汗涔涔而下。
    原来如此!
    难怪赵文忠甘冒奇险率军回京,不是为了助太子夺权,而是为护其性命!赵承乾之所以谋划登基,或许正是听闻自己身份将被揭发,不得不提前布局自保。而陆昭奉旨查案,步步紧逼,根本目的不在惩奸除恶,而在根除所谓“伪嗣”,重塑永乐一脉的正统!
    那么,赵元清是否知情?他若早知太子非亲生,为何多年来仍立其为储?又为何如今突然发难?
    韩岳猛地想到那日赵元清所说:“朕最怕的,不是太子谋算,而是他已不再信任朕。”
    若陛下早已知晓真相,却选择隐瞒,只为维持朝局稳定,那赵承乾的每一项自保之举,在他眼中都成了背叛的证据。父子之间,信义崩塌,终致今日决裂。
    他握紧绢帛,心跳如鼓。此物一旦公开,不仅赵承乾储位无法恢复,连当今皇室血统都将遭受质疑,天下必将大乱。可若隐瞒不报,任由陆昭继续构陷,赵承乾与赵文忠皆难逃一死,忠良尽灭,奸佞当道。
    正当他陷入两难之际,门外再度响起急促脚步声。赵明浑身湿透闯入,声音颤抖:“大人!赵文忠大军突然转向,正全速向京城逼近!前锋距城不足十里!九门提督已下令关闭城门,但城内已有流言四起,说太子被冤,边军将为正义而战!”
    韩岳腾地站起,眼中精光暴射。
    赵文忠终究没能忍住。他等不到判决,也不再相信朝廷能公正处置。他要以武力逼宫,讨一个说法!
    “备马!”韩岳厉声下令,“我要再去见陛下!此事已不容拖延!”
    “可陛下仍不见外臣!”赵明焦急道。
    “那就撞钟!”韩岳抓起案上铜尺,“鸣钟示警,言称‘边军犯阙,社稷危矣’!我倒要看看,赵元清还能不能装聋作哑!”
    半个时辰后,紫禁城隆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