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丞相薛宣却很喜欢他,认为以后这家伙也会当丞相。
刘老板发现这是一个刺头,既然是刺头就有刺头的作用,刚好有个棘手的差事正好适合这个刺头。
刘老板任命亲戚为自己修建的昌陵,钱耗费了很多,工程进度却很慢,而且工程质量更差,存在很严重的排水问题,四处漏水,刘老板怀疑这些家伙不仅不干活,还在贪污他的钱。但毕竟都是亲戚,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好意思出手,现在这个刺头刚好派上用场。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翟司直果然没让刘老板失望,化身青天,一个一个进行立案审查,不厌其烦的反复拷问,追缴回来私藏的、贪污的赃款达到数千万。
刘老板一高兴,提拔翟司直做了京兆尹。
京兆尹这个官可不好做,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在天子脚下的这个地方不是世家大族,就是达官显贵,路边碰到一个老头老太太说不定儿子就是朝廷大员,更不要说皇亲国戚和王爷侯爷了。
但从翟司直的经历就可以看出,这家伙压根不管这些,反而在京兆尹任上混的风生水起,看见不服的就干,反倒是其他人都怕了他。
真是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后来经过朋友的劝说,才手段缓和了下来,表面上又恢复了那个慢腾腾闷葫芦的形象。
陈咸错误的论断和不对等的信息差,注定他和翟方进过招就不会有好结果。
公元前15年,太皇太后去世了,丞相薛宣负责主持所有的丧葬事宜,还没有卸任京兆尹的翟方进负责协助,薛宣作为主办人对治丧的管理不严格,出现了很多借着治丧的机会中饱私囊的事情。
作为调查小组成员的陈咸乐坏了,既干了公事还能趁机打击政敌翟方进,真是一石二鸟啊。
可他查来查去也没查到这个闷葫芦违法乱纪的事情,反倒是在京兆尹任上干的不错,名声很好,治丧也没有多大的过错,既没有贪污也没有受贿。
可来都来了,不查出点问题,实在显得自己无能,而且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太可惜了,陈大人案卷都快翻烂了,终于找到一个罪名,扰民。
这东西在当时的罪名还没有在刘老板面前放个屁的罪名大,偏偏就被他给找到了,翟方进还因这个由御史大夫降级成了九卿之一的执金吾。
两个月后,治丧事件调查结束,丞相薛宣被免成了老百姓。
喜滋滋的等待御史大夫官帽的陈大人再次被截了胡,一个人横空出世担任了御史大夫。
翟方进再次逆袭上升,接替薛宣成为了丞相,并封为了高陵侯。这下,陈大人不仅没有如愿,反倒是阴差阳错的给翟方进打了助攻,翟方进因祸得福升了官。
截陈咸胡的这个人叫孔光。
孔光,公元前65年出生,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的十四世孙。
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孔光自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到二十岁就被推举为议郎,后来受到匡衡的推荐担任了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顾名思义就是给老板提建议的,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干的好了,是老板从善如流,干得不好,就是自己胡说八道。
孔大夫原则性强,遇事敢于坚持原则,干工作非常的尽职尽责,他越是尽职,刘老板越是难受,天天挨批评的刘老板动用老板的权利将他下放了虹县县令。
孔大夫十分干脆,既然我说话你不听,就没有必要伺候了,你爱咋样就咋样,县令有什么好干的,直接辞职回家干起了祖上的老本行,教书先生。
刘老板继位后,孔光被推荐为博士,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孔光不仅将本职工作干的非常出色,连刘老板临时委派的查案子,移风易俗,赈济灾民这些工作也干的游刃有余,工作业绩非常突出,凭借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孔光的官职不断升迁,担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勋。
孔光维护法度,修定制度,根据经典法律应对刘老板的询问,不逢迎刘老板的意思,当然了,刘老板不同意的事情,他也不敢反驳,因此既受到群臣的赞扬,也获得了刘老板的信任。
升了官的翟方进可不会感谢陈大人的友情赞助,这个宰相肚子里也不撑船,装的全是斗争胜利的案例,也不奉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原则,从他前面的斗争经历来看,他讲求的是效率,有仇当场就报。
出来混总要还的。
翟斗士把陈大人在担任郡守和少府时候的光荣事迹列清单式的摆在了刘老板面前,足足十几条,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执法残酷、监守自盗、谄媚邪臣(给陈汤行贿调动的事情)。
陈大人再次被免了官,这是陈咸第三次被免官。
翟斗士借着打击陈咸的这次机会,把当初和他一起竞争御史大夫的逢信也给免了,理由是和陈汤这个奸邪谄媚反覆无常的人来往过密,谄媚邪臣。
公元前13年,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