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板下令全国推举“贤良方正”,红阳侯王立(王凤的四弟)极力举荐陈咸,陈咸重新担任光禄大夫给事中。
翟斗士是彻底的和陈咸干上了,一门心思死磕,不死不休,言辞激烈,弹劾陈咸恶习不改,而且现在又和外戚势力勾结在一起,顺带着把推荐陈咸的红阳侯王立也给数落了一顿,推荐人员徇私舞弊,没有一点责任心,陈咸和王立都应该免官罢黜。
刘老板实在不忍心处罚自己的舅舅,又把陈咸免职了事。
这是陈咸第四次被免官。
翟斗士的本意是干掉刘老板的舅舅红阳侯王立,可由于刘老板的阻碍没干成。那就把和王立关系密切的一些人干掉吧,这次的理由还是交往密切。
大概意思就是这些人品德不行但是能力不错,相互结成朋党而又奸邪狡猾,残忍狠毒严酷暴虐,这种人是才是国家的大祸患,他作为丞相要尽死力收拾这些人。
于是,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闳被罢免。陈咸一家人被剥夺关中户籍,赶回了老家沛郡。
别看翟方进跟个骑士一样整天斗这个,明天弄那个,可这家伙和王凤不一样,十分的聪明,从来不干涉刘老板的私事,刘老板想玩就玩,想宠幸谁就宠幸谁,想去哪儿旅游就去哪儿旅游,统统不管。
由于翟方进这么知趣,刘老板也够意思,在后续的一次斗争中选择性的放了翟方进一马,然后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让他背一口大黑锅。
公元前12年,仅仅辅政三年的王商死了,王凤的五弟王根为辅政大臣。
在王根之上还有一个哥哥红阳侯王立,这家伙因为曾经派他的门客通过南阳郡守以草田的名义占夺百姓新开垦的田地数百倾,然后卖给国家获利的行为,被丞相司直揭发了,刘老板实在不放心让这个满眼是钱的人辅政,他要辅了政,能把汉朝的钱财都搬到家里去,跳过他让王根为辅政大臣。
当时天象异常,不少的朝中大臣和民间人士纷纷上书说是因为王氏外戚家族专权导致的,一时间刘老板也开始怀疑起来,心里没了主意的刘老板来到已经退休的老师张禹家里请教。
别看张禹当丞相的时候整天不干活在混日子,是混子中的混子,混子中的精品,辞职后的张禹可不闲着,没少蹦跶,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一点也不含糊。
刚退休就买了四百顷位于泾水、渭水旁边灌溉极肥腴的土地,一边积累财富,一边在家里举办音乐会,生活过得十分潇洒。
玩着玩着张禹又开始考虑自己死后的事情,上书请求刘老板把平陵肥牛亭的土地赏赐给自己,准备在这里建造坟墓。
王根坚决反对,这张老头不会是疯了吧,这块地在汉昭帝陵寝庙的前面,是祭祀昭帝和王公贵族出游时的必经之路,要是把这块地给了张老头,张老头死后就埋在了汉昭帝陵寝庙的前面,以后祭祀昭帝的时候是不是多多少少连着张老头一起看望了,王公贵族出游一次就要看望张老头一次,实在是太堵心了。
实际上疯了的是刘老板,王根反对无效,刘老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块地赐给了张禹。
张禹把自己给安排明白了,又开始安排起了儿女,张禹每次生病,刘老板都要询问他的病情和饮食起居,来到家里问候,到张禹的病榻前嘘寒问暖,有时候聊着聊着,张禹就不说话了,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一个地方。
刚开始刘老板还以为张老头老年痴呆犯病了,并没有管他还是自顾自的说着话,可接连着几次都是这样也泛起了疑惑,顺着张老头的眼光看去,站在那里的除了张老头的小儿子,再没有人。
一瞬间,刘老板想明白了,这是想要官啊,直接说不就完了,还搞这么多的花花肠子,刘老板也比较干脆,直接提拔小儿子为黄门郎、给事中。
张禹之所以不直接开口要官,是因为想要的不止这一件,给小儿子要官的事情其实是铺垫。
时机成熟的张禹开口了,我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爱女儿胜过儿子,现在女儿远嫁给张掖太守萧咸,我实在是想念女儿啊,能不能让她离我近一点。
刘老板没含糊,立刻将萧咸调为了弘农太守。
刘老板亲自向张禹请教天象异常的事情,并把大家都认为是王氏外戚专权的顾虑一起说给了张禹听。
张禹说,在春秋的二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日食出现了三十多次,而地震出现了五十六次,有时候出现的时候诸侯互相残杀,有时候出现的时候外敌在入侵,天灾异变是难以预料的,所以圣明的君主很少说天命之类的事情,也不信鬼神。陛下应该管好政事,勤政爱民,不要听信这些后辈末学胡说八道的。
刘老板对这个老师的话一直奉为至理名言,不再怀疑王氏外戚专权。
这里有个疑问,张老头在职的时候都没有说过这些为工作考虑的话,面对工作能躲就躲,怎么突然之间转性了,一番剖析鞭辟入里,让人信服。
很简单,因为他在帮王氏外戚说话,更深的层次就是为子孙后代考虑,他因为要地的事情已经把王根得罪狠了,在世的时候仗着刘老板的尊重,王根肯定不敢怎么样,去世了就说不定了。没了他的庇护,以王氏外戚的势力,想要收拾张家一族简直是轻松加愉快。
事实也和张禹的预期一样,后来王根和王氏子弟听到张禹的话都非常高兴,主动向张禹示好,一场王氏危机被老谋深算的张禹几句话轻松化解了。
这几年的刘老板眼看着下属们的争斗,怡然自得,王凤死了,王凤的几个弟弟交替辅政,丞相的位置先后由许嘉、匡衡、张禹、翟方进等担任,朝廷大臣也是换了一波又一波,唯一没变的就是他刘老板的统治地位。
刘老板内心其实很愿意看到下属们的这种争斗,不怕他们争斗,就怕他们不斗,下属们铁板一块,刘老板就该自己头疼了,只要他们斗,刘老板在适当的时候出面调解,该提拔提拔,该罢免罢免,该杀头杀头,该流放流放,坐收渔翁之利,一点不影响刘老板追求幸福快乐的日子。
慢慢的刘老板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年近四十的自己竟然没有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