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承乾一个人坐在御乘之内,轻轻的闭上眼睛。
整个御乘之内,只有他一个人。
坐在御乘之前,为李承乾驾驶马车的,是尚乘奉御苏庆节,苏定方的儿子苏庆节。
不是尚乘奉御长孙净,也不是苏瑰,或者其他什么人,而就是苏庆节,他代表了苏定方,也代表了军中。
大唐终于以军功立国。
李承乾虽然重视文教,但他也很清楚的明白,文人是最容易离心的,只有军中的将士,对他才是最忠诚的。
收回混乱的思绪,李承乾不由得轻轻松了口气。
封禅啊,封禅。
李承乾不由得笑笑。
这么多年了,他终于走到了封禅嵩山的这一步。
他的目光看向晃动的车帘之外,无数百姓叩首低颂:“皇帝陛下万寿无疆,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密密麻麻的声音不停的传入李承乾的耳朵当中,不知道为什么,让他原本有些不安的心,终于安静了下来。
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千牛卫,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卫。
除了左右监门卫以外,大唐十六卫三万骑兵同时出动,人数密密麻麻的从定鼎门,直接蔓延到了嵩山脚下。
到了嵩山,李承乾轻轻回望。
冕旒晃动。
密密麻麻的封禅队伍依旧一眼看不到尽头,甚至隐约能够看到依旧有人在从洛阳城门而出。
看着这一幕,李承乾的神色顿时肃穆起来。
长孙无忌和户部联手所做的封禅费用,虽然昂贵,但李承乾还能够接受,可是现在他突然想到,这还仅仅是封禅嵩山,就在洛阳旁边最便捷的地方。
将来一旦封禅泰山,那个时候都花费……
想到这里,李承乾莫名的打了个寒战。
不,将来他绝不封禅泰山,那样的事情对天下的损害太大了,哪怕他再一次封禅嵩山,也绝对不会去封禅泰山。
不仅如此,他还会将这件事情当做祖训传承下去。
他的后世子孙,大唐的历代子孙日后都不许封禅泰山,哪怕日后用嵩山代替泰山成为封禅圣地,也绝不封禅泰山。
深吸一口气,看着嵩山南麓的山顶,李承乾的神色越发的肃穆起来,看了一眼站在山道两侧密密麻麻的金吾卫,李承乾一步步的向前迈上台阶。
身后太子,诸王,百官,齐齐缓慢跟随。
李承乾没有在意那些,只是一步步地往上走。
这一整日来,他里外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而这不对劲,在现在,彻底的爆发了出来。
随着他一步步地往上走,今生所有的一切全部都在他的眼前彻底的浮现出来。
从他再度清醒过来,然后冻杀纥干承基开始,今生的一切开始迅速的迈上正规。
李泰,李治,全部都在他逼迫下,一步步的谋反夺位,但全部都以惨淡收场。
还有侯君集,张亮,杜楚客,刘洎等数位因争储而亡的朝中重臣,那一场场的政变。
千种阴谋,万般算计。
还有那数百个日夜,腿断之后的刺痛,然后断腿再接的强狠,一切的一切,最终才保住了他自己的太子之位。
再后来,他的父皇东征高句丽,李承乾这个时候玩了一手阳谋,倾尽全力的去帮助他的父皇东征。
拿下辽东,然后进兵,高句丽,但却被高句丽的天寒地冻所伤,然后回朝之后的无数争夺。
一次次,最后李承乾成功的暗迫他的父皇退位。
岑文本,杨师道,魏征,高士廉,萧瑀,刘德威等无数大臣的身影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这一切他的手段说不上多么的光明正大,但面对上苍,他心中无愧了。
一切不过是自保罢了。
皇权争夺下的自保而已。
李承乾真正心中无愧的,是对百姓,是对整个大唐。
在他重来这一世开始,大量的农具,稻钟,种植之法的改良,才被大量的实践之后,迅速的用在田间地头。
这些年来,大唐百姓的粮食以迅猛的速度快速发展。
这一点光是从大唐的人口大量增长就能够得到侧面的佐证,更别说还有每年的赋税大量增长。
同时,打压世家侵占田地,隐匿人口,打压恶钱,河北江南百姓移民边州,常年东巡洛阳,让天下的粮食损耗大量减少……等等无数手段,极大的缓和了民间的矛盾,让百姓可以生计,让整个大唐都在蓬勃的向上发展。
最后,他东灭高句丽,百济,新罗,北灭契丹,西灭西突厥,西吐谷浑,还有吐蕃,让大唐的边境迅速的安定下来,之后的二十年时间,天下百姓都不用在担心任何战争威胁,不用因为战争而缴纳多余的赋税。
他可以以种种借口,时不时的免去一个地方的赋税。
让天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