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如意一走,曾国琴连忙将消息公布出去,让参加考核的人做好准备。
苏如意给了三十个名额,纺织厂这边挑选五十个人去参加。淘汰率比较高,这样就算被淘汰,那么多人陪着也不会觉得太尴尬。
这也是经过一番讨论定下的,一开始就打算推三十个人过去,有部分纺织厂领导还是抱着比较高傲态度的,觉得他们厂的员工过去属于下放,一个私人小企业能招到这样的员工应该偷着乐,哪里有资格挑三拣四。
曾国琴和一些去过南方工厂考察的人坚决反对,表示私人企业可比他们这种国企要求高得多,做得不好那亏的是自己口袋里的钱,根本不会给工人一点儿偷懒的机会,能力不足的人也都会被淘汰。
谁钱多养个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工人,私人企业都是择优录取,是随时可以辞退不合格的工人的。
他们厂里的员工都习惯了“大锅饭”,虽然也会争先进,可积极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人都是混日子,反正也不会被辞退。
如果他们推过去三十人,结果没招满,苏如意可不会再给机会考核第二次。
这也是苏如意之前提出来的要求,她只考核一次,接下来就会自主招工,招的是真正的属于她厂子的工人。
而且跟厂里申请的人不少,都说自己家里有困难,希望厂里帮忙解决。
现在也是给这些人机会,你要是自己不争气,没有被选上,那就不是厂里的责任了。
因此,纺织厂最后决定推送五十个人去参加考核,这样被淘汰的人看到有那么多人陪着自己,也不会觉得太难堪。
这件事之前就已经在纺织厂里传播开,一开始厂里是让工人自主报名,之前那些一直找厂里说家庭困难的职工,且有缝纫基础优先。
结果,压根没几个人报名。
李明德当时都气笑了:“一个个说自己家里揭不开锅,现在给她们机会,又不愿意过来!都等着国家白养着啊!”
“话也不能这么说,大家都是厂里老员工了,突然要被安排去私人企业,那听着也太没面子了。”李明德妻子道。
“那不就说明还不够穷吗!换做以前闹饥荒的时候,谁管谁发的饭,就是树皮都能吃下!改革开放多少年了,现在还这死脑筋。”
李明德很是恼怒,虽然这个提议一开始也被人这么质疑过,李明德是有心理准备的,可看到一天下来报名人数都不到两位数,他还是被气到了。
之前来厂里闹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说得惨,听者伤心,闻者流泪,结果有机会一个个缩回去了。
通知里都说清楚了,只是借调过去一段时间,等厂里恢复了产能,还是会调回来的,劳动关系依旧是在纺织厂,他们依旧是纺织厂的员工。
这个计划只不过是临时的,在纺织厂困难时期,让困难工人接外活儿渡过难关的举措。
纺织厂这边依旧会发放属于他们的工资,只是先欠着而已,以后有钱了肯定会补上。
而苏如意制衣厂那边则是按月发放工资的,根据工人表现,多劳多得。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去那边干,能拿到双份工资。
说实在话,李明德都有些心动。
厂里的员工又不是没接过私活,像以前糊纸盒、串珠子等等,很多人都是干过的。
“大家都担心回不来。”
李明德:“通知里都说明白了!我们哪有那么大权力,把工人卖给私人老板,一个个脑子都在想什么呢!”
第二天李明德又专门就此开了动员大会,结果报名的人数依旧非常稀少。
一打听,李明德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厂里这么积极,肯定背后有猫腻。”
这是一些工人背后里的议论。
能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整个榴林县对个体户,对私人企业都是报以鄙夷的态度。
尤其是他们这种厂职工,更是从来都瞧不上的。
纺织厂又一直是县里的龙头企业,一直是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更是难以接受自己落魄到要去给私人老板打工,这也太丢份儿了。
曾国琴安抚道:“员工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还停留在以前,这也说明咱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没做好。咱们厂要想继续下去,也得改变观念了,否则就跟不上时代了。”
‘跟不上时代‘这句话,可以说一直萦绕在纺织厂里。
工人们可能没想那么多,但是作为管理者,就能明显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他们有一种无力感,外头的世界变化太快了。
“现在怎么办?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工人们还是这个态度,苏如意那边可不等人。”
曾国琴笑道:“不用催促,放出报名截止时间,过期不候。”
“就这样?”
“就这样。”曾国琴肯定道。
“要是招不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