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就不够呗,我们弄这么一出的目的是什么?”
李明德顿了顿:“帮扶贫困工人。”
“对啊,既然没人报名,说明没有工人需要帮扶,那我们操心个什么劲儿?”
李明德顿悟,这种事其实对于他们领导班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反倒跟苏如意合作时,还分割一些利益作为交换。
搞不好被举报到上面,还有可能吃挂落。
冒着风险找这么个出路,要是受益的人不珍惜,他们确实也没必要强求。
“你说得没错,反正这也不是非要完成的任务。以后再有工人找我哭诉,那我就能甩出这么一出。”
“强扭的瓜不甜,真要将心里有怨恨的人送过去,也是干不好活的,反而耽误苏如意那边的事。苏如意工厂要是真能办起来,对咱们厂也是个突破口,咱们不说帮忙,也不能拖后腿。而且这么一来,以后再有工人来求,咱们也有话说。”
曾国琴做了那么久的工人工作,很清楚那些工人是怎么想的。
思想还停留在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总想着不用怎么费力就站着把钱给挣了。
其实厂里有不少人是心动的,谁会跟钱过不去啊,只是那架子还没放下来。有些人在旁边说风凉话,让那些人担心要是去了以后就变成底层,被大家鄙夷,也就退缩了。
厂里就是个小社会,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如果被排挤是会非常难过的。
厂里以后评先进、分房等等,没有好的群众基础,那都是轮不上的。
而且大家在一个厂子,平常也都互帮互助,要是被排挤了就是孤身一人了,去洗个澡都没人帮忙搓背。
平时大家干啥都在一块,谁能遭得住一直被人看不起啊。
自己不在意,也得考虑家人孩子。
这个心里只有自己去克服,厂里要是逼着,回头就会各种找借口抱怨。
在自己厂里就算了,这种情绪带到苏如意的厂子里,那可就没法好好干活了。
曾国琴跟苏如意接触下来,很清楚这个女孩年纪不大,看着也很斯文,实际上非常有自己的主意,可不会惯着。
苏如意的呼啦圈生意,也都是按劳分配的,不是不分亲疏,可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人能力。
曾国琴也想借这个机会,整顿工人们的想法,不能再用以前的那一套用在现在了。
外部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他们还跟从前一样,肯定是会被淘汰的。
全国申请破产的纺织厂越来越多,这让曾国琴非常担忧。
截止报名时间公布后,最后一天下午突然冒出二十多个人报名,最终有四十三个人参与了报名。
虽然还不到他们预想的五十人,可对比一开始的惨淡,这个数字也还算能看。
现在通知明天就要去考核,又掀起了一阵波澜。
“怎么还用考核啊?我们都愿意过去了,他们平时还考核我们?”
“就是,我当初就说这事很坑人,瞧瞧,这不是把咱们当萝卜白菜放到案板上吗。”
“还好我没有报名,这不是侮辱人吗!晓娟,你没有报名吧?”
胡晓娟支支吾吾没吭声,她没敢说通知第一天出来,她就去报名了。
她丈夫身体不好,所在的灯泡厂现在的效益也不怎么好,公婆的身体又不大好,一直需要吃药,自己有两个孩子在上学。
她弟弟之前在工地上打工,不小心摔下来人没了,弟媳当时正怀着孕,听到这消息伤心过度直接早产了,生下一对双胞胎后血崩,人也没了。她爸妈早就已经不在人世,姐弟俩一直相依为命,她于心不忍就把两个孩子接回了家。
当时她将两个孩子抱回家,心里忐忑极了,脑子都是空白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一个劲儿地哭。
丈夫当时只是说了一句:“抱回来就好。
公婆也没有多说什么,她上班的时候,两个孩子都是他们帮着带的。
因此公婆现在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好需要去医院检查需要吃药,不管花多少钱,她只要有绝对支持。
每次住院,都是她忙上忙下伺候着,一句怨言也没有。
这也是报答他们的恩情,希望他们也能一直好好的。
只是他们家的压力实在是大,以前还好,两口子有工资,公公婆婆还年轻也时不时在外头找些零散活干,补贴家用。
现在两老年纪大了,干不了什么,他们的工资经常发不全,以前的各种福利也都没有了,压力越来越大。
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现在更是负资产,每次快到月底就得到处借钱,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还上,否则连饭都快要吃不上了。
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胡晓娟非常积极地去报名。
至于大家说的那些,她也都顾不上了,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再这么借钱下去根本没个头,而且越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