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汉兴二年,六月十八日。
辽东郡五官掾阳仪、兵曹掾柳毅率领一百五十名护卫,护送高句丽正使高仲满及使团一行,先是坐近海海船经渤海抵达河间郡海港,继而水陆兼程,一路风尘仆仆,终是抵达雒阳城外,望见了那...
赵云立于城头,远望四海,目光坚定,心中默念:“天下归一,非一日之功,朕必扫尽四方,还我汉家江山。”风起云涌,战鼓再响,赵云披甲上马,率军东征,誓要一统四海,定鼎天下。
赵云接到辽东急报,面色凝重,当即召集群臣议事。
“陛下,高句丽自光武年间便屡犯辽东,虽经多次征讨,然其地势险要,部族繁盛,难以根除。若其趁我军北征之际起兵,恐扰我东北百姓。”诸葛亮道。
赵云点头:“军师所言极是。然若不及时平定,高句丽必为东患,扰我边境安宁。”
陈到拱手道:“陛下,臣愿率军先行,探明高句丽虚实,若其真有异动,再请陛下亲征。”
赵云沉吟片刻,道:“好,便命你率三万精骑,先行东征,严密监视高句丽动向,若其有异,可先发制人。”
陈到领命而去。
赵云又召李肃,道:“命你筹备粮草与战马,随时准备大军东进。”
李肃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已命北方各郡修缮军械,囤积军粮,随时可用。”
赵云点头,又命人召高句丽使者入朝,赐以厚礼,以示恩宠,实则试探高句丽态度。
使者入朝,行礼毕,赵云问道:“朕赐高句丽王‘汉高句丽王’之印,赏赐甚厚,高句丽王可有谢恩之表?”
使者低头道:“陛下圣恩,高句丽王感念,然近来国内水患频发,部族动荡,故未能及时上表。”
赵云冷笑:“水患?朕可命工部派遣工匠助其修堤筑坝。”
使者慌忙道:“多谢陛下恩典,臣即刻修书回国,禀告高句丽王陛下圣恩。”
赵云目送使者离去,低声对诸葛亮道:“高句丽果然有异,高句丽王表面臣服,实则暗中蓄势。”
诸葛亮道:“陛下,臣以为,可命陈到东征后,先不动声色,暗中布防,若高句丽真有异动,便可一战而定。”
赵云点头:“正是如此。”
……
陈到率军东征,一路低调行军,不惊动百姓,抵达辽东后,设营扎寨,命人暗中潜入高句丽部族,打探消息。
数日后,探子回报:“高句丽近来频繁调动兵马,高句丽王已秘密召集群部,商议举兵之事。更有传言,高句丽欲联合夫余、?貊诸部,共抗我军。”
陈到立即修书一封,快马送至许昌。
赵云阅后,神色凝重,召集诸葛亮、李肃、张辽等人议事。
“高句丽果然有异,高句丽王欲反。”赵云道,“朕即刻亲征,务必一战定辽东。”
诸葛亮道:“陛下亲征,固可震慑高句丽,然须防其联合夫余、?貊、挹娄诸部,共抗我军。”
赵云道:“朕已命张辽镇守辽东,以防变故。另命徐晃率军驻守玄菟,随时策应。”
张辽道:“陛下,臣愿为先锋,率军先行,以震慑高句丽。”
赵云点头:“好,命你率两万骑兵,先行东进,与陈会合,合兵一处,待朕亲征。”
……
赵云亲率十万大军东征,旌旗蔽日,士气高昂,沿途百姓纷纷献粮献马,助军东进。
“陛下英明,辽东必克!”百姓纷纷称颂。
大军行至辽东,与陈到、张辽部汇合,兵力增至十二万,战马数万匹,声势浩大。
高句丽方面,高句丽王得知赵云亲征,大惊失色,急召群臣议事。
“赵云亲征,必欲灭我高句丽。”高句丽王道,“诸位有何良策?”
一谋士道:“陛下,赵云虽强,然其兵力虽众,然需深入山地,我军可据城而守,以逸待劳。”
“然赵云军中有张辽、魏延等猛将,且战马精良,若强攻,恐难抵挡。”另一将领道。
高句丽王沉思良久,道:“我意遣使至赵云军中,假意谢罪,拖延时间,同时命人加固城防,准备迎战。”
谋士道:“陛下圣明。”
……
赵云大军抵达辽东前线,扎下大营,命人修筑工事,准备深入山地。
诸葛亮道:“陛下,高句丽若真欲反,必在城中设伏,我军若贸然攻城,恐遭伏击。”
赵云点头:“朕已有计。”
当夜,赵云召张辽、陈到、魏延等人议事。
“明日之战,我军将佯攻外围小城,诱敌出战,待其疲惫,再以主力强攻王城。”赵云道。
众人领命。
次日清晨,赵云命张辽率军佯攻小城,高句丽军果然出战,双方激战一日,张辽佯败,高句丽军大胜,士气高涨。
赵云命人连夜调集主力,于三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