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素而又优雅的美,却比金阁寺的金碧辉煌,更能打动人心。
“我好像有点理解,什么是‘侘寂’了。”柳如烟看着那座安静的银阁,轻声说,“它不追求完美,不追求永恒,而是接纳和欣赏,事物在时间流逝中,所呈现出的那种自然的、不完美的状态。”
离开银阁寺,他们沿着一条宁静的、旁边是潺潺溪流的小路,开始了“哲学之道”的漫步。这条路,因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曾每日在此冥想而得名。
他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走着,感受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聆听着溪水流淌和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下午,他们来到了充满了神秘与浪漫气息的祗园地区。这里,是京都的艺伎区。
他们穿行在那些由被称为“町家”的、古老的木结构房屋组成的、充满了江户时代风情的花见小路上。两旁是各种高级的料亭和茶屋,门前挂着红色的灯笼。
他们的目的,和所有游客一样——希望能幸运地,一睹传说中的艺伎(GeikO)或舞伎(MaikO)的芳容。
他们在一条小巷的拐角处,耐心地等待着。终于,一位穿着华丽和服、脸上涂着白妆、脚踩着高高木屐、身姿优雅的舞伎,在一位男众的陪伴下,从一间茶屋里走出,像一只优雅的蝴蝶,迅速地消失在了另一条小巷的深处。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柳如烟还是被她那份超越了年龄的、充满了仪式感和神秘感的美,所深深吸引。
第三天的行程,是关于“信仰”与“祈愿”。
上午,他们来到了京都最火爆的景点之一——伏见稻荷大社。
这里,是全日本所有稻荷神社的总本社,供奉的是保佑商业繁荣、五谷丰登的稻荷神。而这里最著名的,是那由数万座朱红色的“千本鸟居”,所构成的、延绵数公里的“鸟居隧道”。
他们跟随着人流,走进了那片仿佛没有尽头的、由红色鸟居构成的、光影斑驳的隧道之中。阳光透过鸟居的间隙,照射进来,将整个世界都染成了一片温暖而又神圣的红色。
他们沿着山路,一路向上攀登。越往上走,游客越少,也越能感受到这座神山的宁静与灵气。
下午,他们来到了另一座著名的寺庙——清水寺。
这座寺庙,最著名的,是那座被称为“清水舞台”的、完全由139根巨大的榉木,以悬造式的方法搭建而成的、没有使用一根钉子的巨大木质平台。
他们站在清水舞台上,可以俯瞰整个京都市的景色。陆沉为她讲述道,日语里有一句谚语,叫做“从清水的舞台上跳下去”,就相当于中文里“破釜沉舟”的意思,代表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勇气。
他们还来到了舞台下方的音羽瀑布前。三股清泉,分别代表着“学业、恋爱、长寿”。柳如烟也学着其他游客的样子,排着队,用长柄的勺子,接了一口代表“恋爱”的泉水,喝了下去。
在京都的最后一天,他们没有再去任何著名的寺庙,而是去了一个更特别的地方——岚山竹林。
他们乘坐着复古的嵯峨野小火车,穿行在保津川峡谷之中。然后,在岚山站下车,步行进入了那片遮天蔽日的竹林小径。
高大而挺拔的竹子,在道路两旁,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天然的屏障。阳光透过竹叶,洒下细碎的光斑。风吹过,整片竹林,发出一阵沙沙的、如同海浪般的声响。
柳如烟和陆沉牵着手,静静地,走在这条“绿色隧道”之中。她感觉自己的心,都被这片纯粹的绿色所净化,所有的烦恼和杂念,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傍晚,当他们即将结束京都之旅,准备第二天一早,去拜访清水先生时,陆沉拿出了他为柳如烟准备的,这份充满了特殊意义的京都礼物。
那是一个小巧的、由桐木制成的盒子。柳如烟打开,发现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把极其精美、也极具京都特色的折扇。
扇骨,是由经过精心打磨的竹子制成的。而扇面,则是用顶级的和纸,由一位京都的老工匠,亲手绘制的。画的内容,不是樱花,也不是红叶,而是一幅极其简洁的、充满了禅意的枯山水图案——只有几块石头,和用银线勾勒出的、代表着水波的纹路。
“这把折扇,是我昨天下午,趁你午休时,去祗园附近的一家百年老店,专门定制的。”陆沉将那把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折扇,递到柳如烟的手中,柔声说道。
“扇子,在东方文化里,不仅仅是纳凉的工具。它的开合,象征着人生的聚散离合,也象征着一个世界的展开与收纳。而京都的美,也正是如此。它有时候,像金阁寺一样,华丽地展开;但更多的时候,它像龙安寺的石庭一样,安静地,收纳在方寸之间。”
“我没有选择那些绚丽的图案,而是选择了这幅最简单的枯山水。因为我觉得,它最能代表京都的灵魂,也最能代表我们这次旅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