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您这是......”
“啊,那个,走亲戚!”李大有猛踩油门,拖拉机喷出一股黑烟跑了。
11
事情很快败露。
那天下午,五个种植户集体缺席交货。
水花集团的采购主管皱着眉头修改着发货计划,而李水花在电话里听完汇报,只是淡淡说了句:“按合同办事。”
马得福闻讯赶来,在村委会大喇叭里喊话:“乡亲们,咱们跟水花集团白纸黑字签的协议,不能做背信弃义的事啊!”
没人响应。
连一向老实巴交的马栓都小声嘀咕:“得福,你是干部,可是一点也不向着我们......”
三天后,违约潮达到顶峰。
近半种植户把蘑菇运往县城和银川的农贸市场,价格从最初的四元一路压到三元五、三元。
李大有在市场上扯着嗓子?喝:“新鲜双孢菇,三块钱一斤!比超市便宜多了!”
冷链车里的空间越来越宽松。
水花集团的销售经理苦笑着对马得宝说:“现在每天只收得到两吨货,得砍掉一半的外省订单。”
马得宝急得满嘴起泡。
他挨家挨户劝说:“叔啊!咱不能只看眼前这点差价,水花集团给咱提供菌种、技术,还包销路………………”
“得了吧!”李大有打断他,“没有他们中间商,咱们挣得更多!”
第一个危机在第七天爆发。
银川市场突然饱和,大量鲜菇无处可销。
没有冷链保护的蘑菇在烈日下迅速发黄变质,李大有拉去的三百斤蘑菇,最后以每斤八角钱的贱价处理给了饲料厂。
“怎么会这样?”李大有蹲在空荡荡的拖拉机旁,看着烂掉的蘑菇被铲进垃圾车,“昨天还三块呢………………”
马栓更惨。
他听信菜贩子的话,把全部收成运到了省城,结果因为没交“摊位费”,被城管没收了大半。
剩下的一百斤在路边卖了整整一天,价格从三元跌到一元五,最后连回家的油钱都不够。
而此时的水花集团会议室里,李水花正在听取市场报告。
“李总,目前宁夏本地市场已经混乱,批发价跌至一元五。我们要不要降价收购?”
李水花摇摇头:“按合同执行。合格的一级品还是两块三,但只收守信用的种植户。
她转向助理,“通知‘西北风情”和“兰州拉面’各门店,明天起推出蘑菇特色菜系。”
马得宝是少数坚持履约的种植户之一。
这天交货时,采购主管特意告诉他:“从下周开始,你的蘑菇全部走精品渠道,每斤加价五毛。”
“那其他乡亲……………”
“李总说了,”主管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商场如战场,最怕的不是敌人强大,而是盟友背叛。”
如今的李水花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小可怜,看待事情也不会有任何的幼稚。
这些年的经商见识到了太多的背信弃义,肯定要惩罚一下不守信的种植户。
回村的路上,马得宝看见李大有的拖拉机歪在沟里。
李大有蹲在路边抽烟,车斗里堆着没卖出去的烂蘑菇。
“大叔,需要帮忙吗?”
李大有抬头,眼睛里布满血丝:“得宝,你说......水花集团还要咱们的蘑菇不?”
马得宝没说话,只是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天冷链车的到达时间。
当晚,闽宁村村委会的灯亮到很晚。
马得福、马得宝和几个村干部连夜起草《诚信种植倡议书》。
而在村子的另一端,李水花站在水花基地的观景台上,望着连片的温室大棚。
助理递过来一份计划书,封面上写着《宁夏食用菌产业五年规划》。
月光洒在黄土高原上,照见那些因贪婪而蒙受损失的种植户们正三三两两走向村委会。
也照见冷链车队整齐停靠的水花基地,那里的蘑菇依然以每斤五元的价格,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
第二天清晨,当李大有带着所剩不多的合格蘑菇来到收购站时,他发现马得宝正帮着质检员做登记。
两人目光相遇,李大有羞愧地低下头,而马得宝只是微微一笑,在本子上记下了“李大有,交菇六十五斤,一级品”。
太阳升起来了,照在黄土高原上那些白色的大棚上,也照在村民们重新恢复理性的脸上。
风里传来马得福用大喇叭喊话的声音:“乡亲们,排队登记下周的菌种领取......”
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过24年的宁夏西瓜涨价事件,其实这样的事情真的是无独有偶。
所以苏宁一直劝说李水花一定要树立契约精神和守信,绝对不能纵容种植户的私自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