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2部_第九章 帝王的烦恼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箱子,说遇到大难之时才可打开,现在是时候了,请皇上打开箱子吧。”
    然后,他们把箱子取出并打开,发现里面东西一应俱全,包括和尚的度牒、袈裟、僧帽、剃刀,甚至还有十两白金。更让人称奇的是,里面还有朱元璋同志的亲笔批示,指示了逃跑路线。于是,建文帝等一干人就此逃出生天。
    看过以上这些记载,相信大家可能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些记载似乎带有武侠小说的写法和情节,朱元璋确实神机妙算,但还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就算他预料到自己的孙子将来要跑路,可他还能预先准备服装道具和路费,甚至连逃跑的路线都能指示得一清二楚,就明显是在胡扯了。就如同武侠小说中,某位大侠跌下山崖,然后遇到某位几十年不出山的活老前辈或是挖到死老前辈留下的遗物,而这样的传奇情节在历史上是并不多见的。
    虽然存在着这些近乎荒诞的记载,但明朝史料大都认为建文帝没有死,那么为什么这个问题还能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呢?这是因为在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得建文帝的生死变得不再是单纯的历史问题,而是极为复杂的政治问题。
    这件事情就是“朱三太子”事件,即所谓明朝灭亡之时,朱三太子并没有死,而是活下来继续组织反清的事件。要说这位朱三太子也实在算是个神仙,从顺治到康熙、雍正,历经三个皇朝,如同幽灵般缠绕着清朝统治者,一直挨到三个皇帝都死了他却始终战斗在反清第一线。清朝政府对这个幽灵极其头疼。很明显,建文帝的故事与朱三太子有很多相似之处,故而在修《明史》时,清朝政府即授意史官更改这段历史,一口咬定建文帝自杀而死。
    值得肯定的是,很多史官坚持了原则,顶住了压力,坚持建文帝未死之说,但无耻的人无论哪个朝代总是不会缺的,大学者王鸿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人品明显比不上他的学问,为了逢迎清朝政府,他私自修改了《明史稿》(《明史》底稿),认定建文帝已死。由于《明史》毕竟是官方史书,故而影响了很多人对建文帝之死的看法,直到近代,史学界对建文帝未死的问题才有了一个比较肯定的意见。
    历史的真相始终是被笼罩在迷雾中的,无数人为了各种目的去修饰和歪曲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但我始终相信,真相只有一个,而它必定有被揭开的一天。
    参考消息
    杨行祥诈骗案
    正统五年,有个老和尚带着十几名从者在云南至广西一带活动,自称“建文皇帝”。朝廷派出一队人前往查探。老和尚自称已九十多岁,只因思念故土,想归葬祖父陵旁,才自曝身世。御史当即哭笑不得,驳斥道:“建文皇帝生于洪武十年,就算活着也只有六十四岁,怎么可能有九十多岁!”一番刑讯之后,事实真相浮出水面:原来,老和尚本名杨应祥,均州白沙里人,洪武十七年为僧,受到别人的煽动,假冒建文帝四处诈骗。英宗于是将其押入大牢,过了四个月就死在狱中了,同谋的十二名僧人全部被发配到辽东戍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