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五章 投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先锋,是关宁铁骑。统领关宁铁骑的,是吴三桂。
    第二人,吴三桂也。
    虽然按年龄推算,此时的吴三桂,还不到二十,但已经很猛,只要开战就往前冲,连他爹都没法管,对付孔有德之流,是比较合适的。
    战斗的进程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杀鸡焉用牛刀。
    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已经讲过了,这么多年来,能跟皇太极打几场的,也就这支部队。
    参考消息
    吴三桂与三藩之乱
    清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下令撤三藩,意欲将其拥兵自重而尾大不掉的局面扭转过来。吴三桂听闻撤藩,立即起兵,先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后自立为帝,国号“周”。此次战火绵延半个中国,险些起事成功。但由于耿精忠、尚可喜接受了撤藩而丧失兵权,再加上自立为帝引起明朝遗民的反对,在多方面压力下,一度称霸一方的吴三桂于康熙二十年被清廷剿灭。
    而孔有德的军队,虽然也在辽东转悠,但基本上算是游击队,逢年过节也就跟着毛文龙出来打黑枪,与关宁铁骑实在没法比。
    反映在战斗力上,效果非常明显。
    孔有德的军队一触即溃,被吴三桂赶着跑了几十里,死了近万人,才算成功逃走。
    原本孔有德的战术,是围城打援,围着莱州,援军来一个打一个。
    但这批援军实在太狠,别说打援,城都不围了,立马就撤。
    莱州成功解围,但吴三桂的使命并未结束,他接下来的目标,是登州。
    被彻底打怕的孔有德退回登州,在那里,他纠集了耿仲明、李九成、毛承禄的所有军力,共计三万余人固守城池,他坚信,必定能够守住。
    其实朱大典也这么想,倒不是孔有德那三万人太多,而是因为登州城太厚。
    登州,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基地,往宁远、锦州送粮食,大都由此地起航,所以防御极其坚固。
    更要命的是,后来孙元化来了,这位兄弟是搞大炮的,所以他修城墙的时候,是按炮弹破坏力来算的。
    换句话说,平常的城墙,也就能扛子弹,而登州的城墙,是能扛大炮的,抗击打能力很强。
    更麻烦的是,孙巡抚是搞理科的,比较较真儿,把城墙修得贼厚且不说,还充分利用了地形,把登州城扩建到海边,还专门开了个门,即使在城内支持不住,只要打开此门,就能立刻乘船溜号,万无一失。
    所以朱大典很担心,凭借目前手中的兵力,如果要硬攻,没准儿一年半载还打不下来。
    按朱大典的想法,这是一场持久战,所以他筹集了三个月的粮食,准备在登州城过年。
    到了登州,就后悔了,不用三个月,三天就行。
    孔有德到底还是文化低,对于登州城的技术含量,完全无知。听说明军到来,跟耿仲明一商量,认为如果龟缩城内,太过认,索性出城迎战,以示顽抗到底之决心。
    登州、莱州之战
    这个决心,只维持了一天。
    率军出城作战的,是跟孔有德共同叛乱的李九成,他威风凛凛地列队出城,摆好阵势,随即,就被干掉了。
    明军出战的,依然是关宁铁骑,来去如风,管你什么阵势不阵势,就怕你没出来,出来就好办,骑兵反复冲锋,见人就打,叛军四散奔逃,鉴于李九成站在队伍最前面(最威风),所以最快被干掉,没跑掉的全数被歼。
    此时城里的叛军,还有上万人,但孔有德明显对手下缺乏信心,晚上找耿仲明、毛承禄谈话,经过短时间磋商,决定跑路。
    说跑就跑,三个人带着部分手下、家属、沿路抢劫的成果,连夜坐船,从海边跑了。
    按孔有德的想法,跑他个冷不防,这里这帮傻人不知道,还能顶会儿,为自己争取跑路时间。
    然而,意外发生了,他过高估计了自己手下的道德水准,毕竟谁都不傻,孔有德刚跑,消息就传了出去,而类似孔有德这类黑社会团伙,只要打掉领头的,剩下的人用扫把都能干掉。
    于是还没等城外明军动手,城里就先乱了,登州城门洞开,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跳海的跳海,朱大典随即率军进城,收复登州。
    事情算是结了,但孔有德这帮人在山东乱搞了半年,不抓回来修理修理太不像话,所以将领们纷纷提议,要率军追击孔有德。
    但朱大典没有同意。
    不同意出兵,是因为不需要出兵。
    逃到海上的孔有德很得意,虽说登州丢了,但半年来东西也没少抢,地主当不成,还能当财主。
    得意到半路,遇上个人,消停了。
    他遇上的这个人,名叫黄龙。
    孔有德跟黄龙算是老熟人,因为黄龙曾经当过皮岛总兵,还管过孔有德。
    孔有德怕的人比较少,而黄龙就属于少数派之一,孔有德之所以投靠孙元化,就是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