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_第五章 投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更搞笑的是,他们还组织政府,开始封官,封到一半,发现没有官印,还专门抓了几个刻印章的,帮他们刻印,很有点儿过日子的意思。
    当然,他们在百忙之中,没有忘记自己的主业——抢劫,原先只抢个把县,现在牛了,组团抢劫,分兵几路,从登州开始,沿着山东半岛去抢,搞得民不聊生。
    崇祯决定解决问题。
    但新任巡抚谢涟刚到任,就发现,在围剿孔有德之前,他必须先突围。
    孔有德同志手下这帮兵,打后金军,只能算是凑合,但打关内这帮人,实在是绰绰有余,谢涟到达莱
    州之后,就被围了。
    但孔有德攻城的水平明显是差点儿,双方陷入僵持,你进不来,我出不去。
    朝廷倒真急眼了,听说新到的巡抚又被围住,立即增兵,两万多人,直奔莱州。
    孔有德听说朝廷援兵到了,也不含糊,加班加点地攻城,现炒现卖,拉出了登州城里的大炮,猛轰城头,竟然轰死了新到任的山东巡抚(谢涟是登莱巡抚)。
    谢涟虽说打仗没谱,还是比较硬的,死撑,等援兵来。
    他等来的不是援兵,而是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消息。
    围城的孔有德派出了使者,交给他一封信,信中表示,希望谢大人开恩,愿意投降。
    听明白了,不是要谢大人投降,而是要谢大人接受投降。
    这是个比较搞笑的事,深陷重围还没投降,包围的人倒要投降了,鬼才信。
    谢涟信了,因为形势摆在眼前,朝廷援兵即刻就到,孔有德是聪明人,投降是他仅存的选择。
    他决定亲自出城,接受投降。
    谢大人到底还是知识分子,他不知道,孔有德同志虽然是个聪明人,却是个聪明的坏人,从他反叛那天起,就没打算回头。
    时候到了,孔有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亲自在城门迎接。谢巡抚很受感动,带着几个随从出城受降。
    为示庄重,他还去找莱州总兵,让他一起出城。
    总兵不去。
    不但不去,还劝谢巡抚,最好别去。
    跟谢涟不同,这位总兵,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比较了解兵油子的特点,认定有诈,坚持不去。
    保住莱州,就此一举。
    接下来的过程很有戏剧性,谢涟出城后,受到了孔有德的热情接待,手下纷纷上前,亲密地围住了谢巡抚,把他直接拉到了大营。
    一进去,就变脸了。
    孔有德的打算是,先把谢巡抚绑起来,当做人质,然后又把随同的一个知府拉到城下,逼他传话,让里面的人投降。
    这位知府表示配合,到城下,让喊话,就真喊了:
    “我死后,你们要好好守城(汝等固守)!”
    按常规,此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贼兵极其愤怒,残忍地杀害了知府大人。
    但事情并非如此,因为知府大人固然有种,但更有种的,是那位不肯出城的总兵。
    他听说巡抚被人劫了,知府在下面喊话,二话不说,就让人装炮弹,看准敌人密集地区,开炮。
    敌人的密集地,也就是知府大人所在地,几炮打下去,叛军死伤惨重,知府大人也在其中,壮烈捐躯。
    参考消息
    知府朱万年
    莱州知府朱万年被擒后,叛军怕莱州守将出城救人,派了五百骑将朱万年层层围着来到城楼下。按照《明史》中所说,朱万年当时冲着城楼大喊:“我死是死定了!但是围着我的这五百人都是敌军精锐,赶快开炮打啊!”守将杨御蕃不忍,朱万年气得直跺脚,于是“贼怒杀之。城上人见万年已死,遂发炮,贼死过半。”后来叛剿双方在登莱的交战持续了一年半,双方各以火炮攻守,亲历者在笔记中形容此战曰:“百炮齐射,炮矢如雨”。
    虽然巡抚够傻,好在知府够硬,总兵够狠,莱州终究守住了。
    但孔有德还是溜了,赶在援军到来之前。
    这么闹下去,就没完了,崇祯随即下令,出狠招,调兵。
    照目前情况看,要收拾这帮人,随便找人没有效果,要整,就必须恶整。
    所以,他调来了两个猛人。
    第一个,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浙江金华人,文官出身,但此人性格坚毅,饱读兵书,很有军事才能。
    但更猛的,是第二个。
    此时的山东半岛,基本算孔有德主管,巡抚的工作,他基本都干,想怎么来怎么来,看样子是打算定居了。
    而且此时他的手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且很有战斗经验,对付一般部队,绰绰有余。所以派来打他的,是特种部队。
    崇祯五年(1632)七月,明军先锋抵达莱州近郊,与孔有德军相遇,大败之。
    孔有德很不服气,决定亲自出马,在沙河附近布下阵势,迎战明军。
    他迎战的,是明军先锋。明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