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去,最终化作一道淡淡的金纹,宛如灯丝流转。
她怔住了。
随即笑了。
“原来如此……”她轻声道,“恐惧终将消散,是因为我们真的不再怕了。”
当天夜里,她安然辞世。
遗物中有一本日记,最后一页写着:
>“今日见小儿折纸灯祭祖,问其故,答曰:‘妈妈说,点了灯,爸爸在天上就能看见我们。’我想,这便是传承。不必知其源,只需承其意。山海有尽,灯火无穷。我虽将去,心灯长存。”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
许多年后,地球进入一个新的纪元。科技昌明,灵气复苏,人类足迹踏足星辰。可在火星殖民地的中心广场上,仍矗立着一座微缩版的新亭模型。亭中无火,却悬浮着一团柔和的光粒子,昼夜不息。
科学家解释说,那是基于“群体意识共振理论”构建的能量核心,源自地球上数十亿人潜意识中的共同记忆。它无法被关闭,也无法被复制,唯有当一个人真心愿为他人付出时,才能感知到它的温度。
一位宇航员站在亭前,凝视良久。
同行者问他:“你在想什么?”
他答:“我在想,也许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能量或智慧,而是**愿意点亮别人的念头**。”
对方笑了:“这话听起来像诗。”
他摇头:“不,这是事实。你看??”
他指向远处。
在漆黑的火星夜空中,一颗人造卫星正缓缓划过天际。它的轨道并非用于通信或侦查,而是专门携带一枚微型灯芯,在特定时刻向地球方向发射一束温暖的红光。
那是每年清明,由星际联盟发起的“返照计划”。
全球数万艘飞船同步响应,形成一条横跨太空的光河,直指蓝色母星。
人们说,那是子孙在告诉祖先:
我们还记得。
我们还在点灯。
而在地球最偏远的一角,喜马拉雅山脉深处,一间小小的寺庙里,一位小喇嘛正在抄经。他抄的不是佛典,而是一本名为《山海提灯录》的手稿。字迹稚嫩,却一笔一划极为认真。
抄至结尾,他提笔写下最后一句:
>“提灯者无归,因天下皆其所归;守夜人不眠,因人间总有未亮之灯。”
窗外,暴风雪正猛烈拍打窗棂。
忽然,油灯闪了一下。
小喇嘛抬头,看见灯焰中似乎浮现出一张温和的脸,对他微笑。
他揉了揉眼睛,再看时,一切如常。
但他心里清楚??
有些东西,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