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缺,生产队里就设立了两个收购点。一个是收购每家每户的尿液站,另一个就是粪便收购点。这些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他们走街串巷,跟着马车和牛车一路前行。前面是牛儿拉车有条不紊的迈进着,赶车的人两手抱着马鞭,眯着双眼,任由牛儿自由的前行。牛车的后面跟着三个比粪篓高不了多少的孩童,亦步亦趋的奋勇向前,构成了林荫大道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行的牛儿突然停下了前进的脚步,随着一声巨响,一坨约四五斤重的牛粪泄在了道路的中央。三位准少年立刻达成了君子协议,决定平分牛粪。他们先用路边的沙石把牛粪全部盖住,而后一分为三。每人把粪篓底部找一些大的树叶盖住,把自己的一份用铁锹放进粪筐。每个人都带着一脸的得意之色,用铁锨柄撅起粪篓放在肩上,继续走在找寻家畜粪便的路上。
临近中午,肚中饥饿。由于离家较远,他们一行三人来到小山大姨村,到了大姨家。当时,大姨夫在公社工作,家庭条件相对来说要好一点。大姨从锅里拿出玉米窝头给他们吃,“孩子们,饿了吧,每人都有,快吃吧”。
当小山准备伸手去接的时候,无意中从还没有盖好的锅缝看到锅里有白面馒头。小山当时的感觉感有一种被不认识的人在脸上打了一巴掌的感觉。心里拔凉,恨意顿生,感觉被侮辱了。
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小山立刻叫上强和伟一起站起身来告别,并谎称他们已经吃过了。
从当时到后来的许多年,小山再也没有踏入大姨的家里,心中的怨恨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膨胀。
后来自己长大了,也就慢慢体味和原谅了大姨。毕竟,贫穷的时代,好东西谁都不舍得吃。或许是馒头留着有其它重要的用途也说不定。但是却在小山记忆深处留下了永远的痛,那是时代的痛,那是历史的痛。
挑着粪篓,忍着饥饿,他们步履蹒跚的爬过两道大堰,终于回到家中。当时没有钟表,也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不过日已偏西,小山跟母亲哭诉了到大姨家的经历,母亲的眼里有点泛红,并且破天荒的把家里惟一的一个玉米窝头,放到他的手里。小山就着咸菜和圆葱,吃了一顿永铭终生的饱饭。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美丽的季节。而那个秋天,留给他的确是耻辱和愤慨。似乎他在一日之间长大了,小山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走出这个贫穷的小乡村,让羞辱和小瞧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在沉甸甸的秋天,小山开始长大。
PS:这种题材的作品,估计没有几个人看。写着玩玩吧
安利一篇唯美的佳作【丰安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