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兵发成都(感谢「暖阳1314」大佬的白银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开垦成为上等的水田,只是因为官府苛捐杂税,官员胥吏盘剥压榨,百姓没有钱粮开垦罢了。」
    「只要您表态并下发农具,再免新垦土地三年赋税,百姓定能开垦无数土地。」
    「不过百姓没有粮食开垦,而绵州又有许多土地在世家手中,所以不能推行陇右的公田制度。」
    「不如借粮给百姓,不收取任何利息,同时严禁世家浑水摸鱼,如此既能维系府库钱粮周转,又能鼓励百姓开垦荒田。」
    「待到三川拿下,再施展些手段,抓些世家豪强树立典型,但又不把他们全部得罪死。」
    「如此隐忍几年,待天下大定,再动手也不迟——」
    李阳春这话说的符合刘继隆心意,但时局在此,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抓些典型,而是可以利用李肇等投降他的世家,打击那些支持朝廷的世家,并收归他们的土地来均分百姓。
    这些世家豪强,刘继隆也不准备尽数杀死,而是另有用处。
    他提笔在书册上书写,嘴里说道:「自夏商至如今,历朝历代都善于迁徙贵族丶世家丶豪强至边疆之地,为朝廷开疆拓土。」
    「周天子分封,秦汉强迁豪强至岭南丶河西丶汉四郡亦是此理。」
    「以豪强迁徙,虽然能迅速为朝廷在边疆站稳脚跟,但这些豪强也通常会隐匿人口。」
    「朝廷后续迁徙而去的人口,大多都被这群人渐渐隐匿起来。」
    「因此要迁徙这些豪强,不仅要讲方法,还需要手段。」
    迁徙世家豪强,可以帮助朝廷稳定地方,但也容易在后续人口迁徙中,促成大家统治一地,甚至百姓只知家主而不知皇帝的局面。
    为了防止世家豪强割据,所以迁徙的地方必须要容易讨平,不至于尾大不掉。
    隋唐两代迁徙黔中的世家豪强并不少,但由于缺乏汉人,他们都被同化为夷了。
    饶是如此,他们却依旧能占据地方,割据自治。
    元明两朝的黔中四大土司中,播州杨氏和思州田氏就是隋唐两代扎根黔中,
    却被夷化的土司。
    他们给黔中道的蛮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却最后被同化,自己还割据地方。
    这种错误,刘继隆可不会犯。
    世家豪强最好投向西北丶东北地区,而西南则是应该以军队丶百姓和良家子为主。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得先击败高,然后再拿下三川。
    「河西的军队,如今到哪了?」
    刘继隆缓缓开口,李阳春闻言作揖:「河西七千兵马,眼下已经抵达朔方。」
    刘继隆闻言颌首,随即安排道:「派河西兵马南下驻守萧关丶秦州,调萧关的两千精骑南下。」
    「我们的粮食还够吃三个月,三个月内,攻破高!」
    刘继隆将毛笔放下,目光看向李阳春。
    李阳春见状作揖:「末将领命!」
    他转身走出中堂,而前线的骑兵交锋也在随着时间不断进行。
    汉州的百姓因为战乱而逃亡,有的选择南逃,有的选择北逃。
    高得知后,下令驱赶这些百姓北上,以此来逼迫刘继隆尽早决战。
    刘继隆倒是并不慌张,对于北逃的百姓照单全收,并令人发放粮食丶粗布和干柳絮,帮助流民渡过寒冬。
    十天过去,萧关南调的两千骑兵抵达绵州,刘继隆当即开始下令。
    张昶回调巴西,率伤兵八百,步卒两千,番卒三千驻扎绵州一关六城。
    刘继隆率两千精骑赶赴前线神泉县,集结张武丶斛斯光魔下三千精骑,没卢丹增摩下五千番骑和七千番卒,以及耿明摩下的三千马步兵和九千汉卒。
    腊月初五,三军集结绵州神泉县外,合计一万汉番精骑,一万九千马步兵兵卒。
    「密密穿穿—」
    时值正午,但寒风吹来,却吹得不少兵卒瑟瑟发抖。
    西北的冬风乾燥而猛烈,好似刀子在脸上刮划。
    剑南道的东风却如冷水,吹到脸上不痛不痒,但却会钻到衣裳里,冻得人不断发抖。
    近三万大军和两万民夫在内江水北部扎营,篝火点燃了一处又一处,却还是无法驱散那寒意。
    「节帅,这天气还是有些冷,不如等开春再动兵吧。」
    军营内,众多将领跟随着刘继隆,同时忍不住开口劝解。
    刘继隆听后停下脚步,看向他们道:「待到开春,我们便没有多少时间了。」
    「此次南下,水土不服而患病者甚少,便是因为冬季缘故。」
    「若是等到开春,不久转夏,届时水土不服而患病者必然变多,我军也将不战而败。」
    他话音落下,随后转身继续向牙帐走去。
    一路上可以看见无数身穿战袄,搭建帐篷或搬运东西的兵卒,他们见到刘继隆,纷纷作揖行礼。
    刘继隆颌首回应,不多时来到牙帐,而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