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李承乾吃瘪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58章:李承乾吃瘪了(第1/2页)
    侯君集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能有再出牢房的这一天。
    虽说是在大牢里,但侯君集毕竟还是有些人脉的,对于太子造反的事情,也是清楚,并非是一无所知。
    越是知道,就越是明白,除非是太子登基,否则很难被放出来了。
    太子也不会冒大不违放自己出来。
    这岂非是跟陛下对着干。
    可偏偏,太子就是这么做了,让侯君集内心极其感激。
    如果说曾经侯君集跟太子,只是合作伙伴的关系,那么现在,就已经正儿八经的铁杆太子党了。
    李承乾很清楚,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不想去想着改变环境,而是要改变自己。
    大唐天下,本就是皇帝与世家之天下。
    看似如今是李唐,实则这帝王权势,不过是长安洛阳。
    五姓七望也好,关陇门阀也罢,站在皇家的角度,好像看不出什么东西来。
    因为长安,洛阳,是李唐的地盘。
    可除了这两个地方呢。
    世家之强,并非是强在朝堂,而是强在地方。
    皇权,不下乡。
    朝廷的政令,到了地方,可就得看地方怎么去执行了。
    即便是现在,太多地方依旧是世家做主。
    这跟兵权的关系也不大,不是说哪个地方会去违抗朝廷政令,而是皇帝根本没办法去发现,哪个地方在违背。
    现在李承乾需要组建自己的班底,拥有能够替代朝廷的班底,才能成为真正的皇帝。
    次日朝会。
    来庭坊别苑。
    李承乾身着太子冕服端坐监国位,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在褚遂良紧绷的面容上稍作停留,抬手轻叩玉案:“今日朝会,首议侯君集一案。孤念其征战有功,特奏请官复原职,诸位卿家可有异议?”
    殿内骤然陷入死寂,唯有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腾。
    褚遂良猛地出列:“太子殿下此举万万不可!侯君集谋逆大罪铁证如山,当年陛下亲下诏书,将其下狱问罪。此乃陛下圣裁,殿下擅自赦免,岂不是公然违抗圣命?”
    侯君集的谋逆罪,便是在李承乾身上。
    褚遂良很狡猾,不说太子,单论侯君集。
    左右当年是陛下亲自定下的,那就不管他跟谁谋逆,总而言之就是谋逆了。
    李承乾也知道有些话不能明说,转而道:“褚大夫此言差矣。侯君集所犯谋反罪,孤仔细派人调查过,证据尚且不足,多是些捕风捉影之事。”
    “既然是捕风捉影,那自然要官复原职。”
    “再者,侯君集平定高昌、大破突厥,二十载征战血染沙场。难道仅凭一时之过,便要将其功绩尽数抹去?本太子监国,总不能让有功之臣寒了心吧?”
    褚遂良辩解道:“谋逆之罪关乎国本,纵有天大功劳也不可恕!陛下当年念其旧功,留他性命已是天恩,如今殿下若强行翻案,他日再有逆臣,该当如何处置?”
    李承乾呵呵一笑:“褚大夫口口声声说侯君集谋逆,倒是拿出证据来啊,你给孤说说,哪里谋逆了?又是跟谁谋逆了。”
    这么一说,褚遂良顿时不知如何回答。
    总不能说,是跟太子你一同谋逆吧。
    只得强行道:“这是陛下定的案,太子难道要枉顾陛下之诏?”
    李承乾淡淡道:“今日,孤已下太子教令,赦免侯君集,你要是觉得不满,大可去向陛下请示。”
    褚遂良咬牙道:“自是要向陛下禀告。”
    长孙无忌见场面气氛紧张,作揖道:“臣想起一件旧事。贞观四年,李靖大破突厥,却因军资失察被御史弹劾。当时也有人主张严惩,可陛下怎么做的?”
    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赦其罪,赏其功,方成就今日军神之名。”
    褚遂良急道:“长孙司徒!李卫公之过与侯君集谋逆怎可相提并论?”
    “即便是赦免其罪,亦是不能官复原职。”
    李承乾冷声道:“既已赦免,如何不能,难道侯君集立下的功劳,是假的吗。”
    褚遂良躬身作揖:“太子殿下,此事关系陛下威严,臣恳请殿下三思!若今日开了这个先例,日后朝堂纲纪何在?律法尊严何存?”
    随后转头想看长孙无忌,眼中满是愤懑:“长孙司徒乃国之柱石,怎能助太子乱了法度?”
    这番话更多是在质问,你长孙无忌怎么能去站太子那边。
    难道不知道放出侯君集,任由侯君集官复原职,这等于是助长了太子党的势力吗。
    你是陛下的人,难道要站太子了?
    长孙无忌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褚遂良涨红的面庞:“褚大夫这是给老夫扣罪名?说我乱法度?”
    “当年陛下赦免李卫公时,你可曾这般义正言辞?还是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