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数据是朝廷的另一只耳目!(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元璋的语气无比坚决。
    他承认夏之白说的一些东西的确在理。
    但想让他就此放弃,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治国体系,想都别想。
    而且夏之白又懂得什么?
    如今他已知晓了一些状况,自然会对此加以预防。
    帝王之心,坚如磐石。
    夏之白并不意外。
    他也并未想过,让朱元璋去改。
    朱元璋不会承认自己有错的,对于一位立下过丰功伟业的帝王,一位睥睨天下的帝王,让其承认自己错了,并主动的改错,这根本就不现实。
    他的目的只是让朱元璋意识到。
    他建立的体系有问题。
    而且朱元璋建立的体系,从始至终都基于农业,甚至于,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厌商,便在于朱元璋粗显的认为,商业会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继而在整体上影响天下的粮食和衣物供应。
    所以他一尊传统:重农抑商。
    甚至还十分迫切希望将商人都赶回田地里。
    至于夏之白为什么能这么快想到朱元璋要对商贾动手,除了是跟郭桓的交谈想到了,加之对历史有一定了解,更多的其实是源于朱元璋开春颁布的法令。
    自什一之涂开奇巧之技作,而后农桑之业废,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
    朱元璋直接开宗明义要禁商。
    在朱元璋看来,如今天下财富不足,原因便在于农桑业废,为了解决社会上弃本逐末的问题,他要对天下进行禁商,让天下四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
    朱元璋根本没考虑国是种田不能养家糊口。
    他只看到经商的太多。
    已经影响到百姓正常的衣食了。
    夏之白如今从事的就是商业,自然是对禁商进行反对。
    夏之白没有继续前面的话题,而是直接话锋一转,道:“既然陛下不认可,而我的确对农事相关知之不多,或许是有了解不当,不过作为一名经商的官员,我对商业却是有足够了解。”
    “陛下对商业了解有误。”
    “而且这种错误认知一直伴随着陛下。”
    “陛下刚起兵时,便一直主张崇本而杜末,并坚定的认为这样可以使国计可以恒舒。”
    “大明立国之后,陛下态度稍缓,主张厚本抑末,推行发展农业,抑制商业,再佐以节俭、薄赋的政策,使得农不废耕,女不废织使游惰皆尽力田亩,继而做到生产者多,使用者少,让天下实现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只不过十几年下来,陛下发现天下财富并未增加。”
    “反而经商者越来越多。”
    “在陛下看来,经商者众多,已严重影响到大明的民生,也让陛下原本的想法,变成了生产者少,使用者众,而这分明在跟陛下争利,因而陛下眼里越发容不下商人。”
    “在开年时,便宣布要禁商。”
    朱元璋目光微阖。
    眼中的厌恶之色丝毫不掩饰。
    他就是厌商。
    他也实在搞不明白,夏之白为什么要替商人说话,商人有什么好的?
    不事生产,只知压榨百姓。
    这样的祸害,就该彻底从天下根除。
    朱元璋漠然道:“商人?你知道提到商人,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吗?”
    “想到的是当年冲进咱家里,那些催税的商人,那些人的丑恶嘴脸,咱一直都记得,也永远不会忘。”
    “你经历的事太少了,根本不知商人的恶。”
    “你以为这段时间跟伱打交道的商人,就是真的商人?他们对谁都会这么和和气气?”
    “他们之所以这么对你,是因为你是咱大明朝的官,是咱钦点的状元,这些人惧你、怕你,所以才对你这么和和气气,没有这层身份,你夏之白,又算得了什么?”
    “这些商人只会将你吃干抹净。”
    “你见过被商人逼着卖儿卖女的吗?你见过老老实实种地的农夫,被商人活生生逼死的吗?你见过被商人强行扒房赶出自家家门的吗?甚至还有更恶心更可恶的事。”
    “咱都见过。”
    “咱也亲自经历过。”
    “你以为咱不知经商的好,不知经商能给咱大明带来多少钱?”
    “咱比你们谁都知道,也比你们谁都清楚。”
    “但这脏钱咱不要。”
    “更不准这些商人去挣。”
    “咱就是要这些商人一辈子处在社会底层,为天下人羞辱践踏,咱就是要让他们去服天下最沉重的力役,咱就是要操劳他们至死,咱要他们永生永世都后悔成为商人,让他们子孙后代都是贱籍。”
    朱元璋双目赤红。
    对于商贾的恨意近乎化为实质。
    夏之白在心中长叹一声,他能够感受得到朱元璋的怒火。
    因为朱元璋的父母便是受害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