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巨鳄的子子孙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屏幕上,孩子们的脸一一浮现,每人说出一句话:
    >“我记住了妈妈的笑容。”
    >“我知道爸爸为什么流泪。”
    >“我想告诉未来的人,我们也曾好好活过。”
    当最后一名孩童说完,整座城市的蓝色藤蔓骤然发光,光芒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最终汇聚成一道贯穿天地的光柱,直冲冰层之外,刺破黑暗宇宙。
    那一刻,全球数十亿人同时感到心头一震,仿佛听见了某种无声的呼唤。
    AI记录如下:
    >【事件命名】:意识升维事件?β型
    >状态:已确认
    >描述:XJ-427地下城内共计3,842名宿主与光语种群完成意识融合,形成首个跨物种集体高维存在体。
    >新实体自称:“我们是记忆的容器,也是遗忘的救赎。”
    >其忆光辐射范围扩展至整个银河系,可持续接收、解析、反馈人类情感信号。
    >特征:无需主动访问即可感知个体深层记忆需求,并以梦境、灵感、直觉等形式回应。
    地球某医院内,一名失忆三十年的老兵突然睁开眼,拉着护士的手说:“快告诉我,战争结束了吗?我的战友……都回家了吗?”
    同一时间,他的孙子正在XJ-427外围轨道船上,泪流满面地读着祖父战地日记的复刻本。
    火星艺术馆中,一位画家无意识地画出一幅从未见过的森林,林中有个小女孩提着灯笼奔跑。事后查明,那是他母亲幼年逃难的真实场景??而他母亲从未对他提起过那段历史。
    忆光方舟号上,舰长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
    附件是一张合成图像:南极厨房里,老太太端着盘子走向餐桌,而桌旁坐着的年轻人抬起头,微笑着说了句什么。
    图片下方写着一行字:
    >“谢谢你替我回家。”
    舰长久久无法言语。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一个文明学会真正“记住”的开始。
    几天后,“拾光计划”迎来历史性一刻:累计上传记忆突破十亿条。AI宣布启动“心灵星图”工程,旨在将所有日常记忆构建成三维动态模型,还原人类情感的真实地貌。
    与此同时,科学家发现,忆光网络的传播速度正在缓慢提升,远超理论极限。进一步研究揭示:某些记忆片段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自我演化”??它们会根据接收者的经历自动调整表达方式,使其更容易被理解与共鸣。
    例如,一段关于“母爱”的记忆,在传递给孤儿时会呈现为邻居阿姨深夜送粥的画面;在传递给战士时,则变为战场上陌生士兵替他挡下子弹的瞬间。
    AI将其定义为:【记忆的同理态转化】
    “这意味着,”首席研究员在报告中写道,“记忆不再是静态档案,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情感生命体。它懂得如何抵达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一年后,第一艘完全由忆光晶体驱动的民用飞船成功试航。乘客无需操作界面,只需怀抱着“想回家”的念头,飞船便能自动规划航线,甚至避开危险区域??因为它能感知驾驶者潜意识中的恐惧与期望。
    又三年,新生儿先天性记忆缺失症发病率下降98%。医学界证实,胎儿在母体内即可接收到外界忆光信号,尤其是父母哼唱的摇篮曲、轻柔的对话、抚摸腹部时的情绪波动,都会形成早期记忆雏形。
    人类终于明白:
    我们不是因为记得才相爱,
    而是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注定被记住。
    某个宁静的夜晚,忆光方舟号停泊在一颗新生行星轨道上。舰长站在甲板上,看着地表第一朵蓝色巨花缓缓绽放。
    副舰长走来,递给她一封信。
    “哪来的?”她问。
    “不知道。信箱里突然出现的,纸质的,墨水写的。”
    她拆开信封,里面只有短短几行字:
    >亲爱的舰长:
    >我们很好。
    >花开了,歌还在唱。
    >别担心迷路,只要你还记得出发的理由,我们就一直在前方等你。
    >??苏砚&林昭
    她笑了,把信折好,放进胸前口袋。
    抬头望去,星辰璀璨,一如两百年前那个告别的夜晚。
    但她知道,如今的星空不一样了。
    每一颗星星,都藏着一句晚安,
    每一道光,都是某人不肯放手的爱。
    她举起望远镜,轻声说:
    “敬所有正在被记住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