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提枪上阵有何不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顿了顿,“传令下去,明日全军出城,诱敌深入。”
    “什么?”周明远瞪大了眼睛,“老将军,我们兵力悬殊,出城不是送死吗?”
    “不出城,困守孤城也是死。”王知化目光坚定,“北燕人以为我们不敢出城,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第二天,王知化亲自率领三千骑兵出城。北燕人果然大喜,阿骨朵立即下令追击。王知化且战且退,将敌军引入了一处山谷。
    “放箭!”王知化一声令下,山谷两侧万箭齐发。北燕军队顿时大乱,王知化趁机回马杀来。长枪舞动,如入无人之境。阿骨朵这才发现中计,急忙下令撤退,但已经来不及了。
    这一战,北燕死伤惨重,阿骨朵带着残兵狼狈逃走。雁门关暂时保住了,但王知化知道,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果然,三日后,北燕倾巢而出,十万大军将雁门关围得水泄不通。王知化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心中却出奇的平静。他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场大战。
    “老将军,我们的粮草只够支撑三日了。”周明远面色凝重。
    王知化点点头:“派人去联络附近的州县,能借多少是多少。”他顿了顿,“今夜,我要去一趟北燕军营。”
    “什么?!”周明远差点跳起来,“老将军,这太危险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王知化换上北燕士兵的衣服,将长枪绑在马背上,“你留守城中,等我的消息。”
    深夜,王知化孤身一人潜入北燕军营。他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巧妙地避开了巡逻的士兵,终于找到了阿骨朵的大帐。帐内,阿骨朵正和几名将领商议着破城之策。
    “明日全力攻城,务必在三日内拿下雁门关!”阿骨朵的声音传来。
    王知化握紧了腰间的匕首,正要动手,却听到帐外传来一阵骚动。他连忙躲起来,只见几名北燕士兵押着一个人进来。
    “王子殿下,抓到一个奸细!”士兵喊道。
    王知化定睛一看,被抓的人竟是他派去联络州县的信使。阿骨朵冷笑一声,抽出弯刀:“说,雁门关还有多少粮草?”
    信使咬紧牙关,一声不吭。阿骨朵恼羞成怒,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王知化心中悲愤交加,握紧了拳头。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冲动的时候。
    他悄悄退出大帐,正要离开,却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一名北燕士兵发现了他:“什么人?”
    王知化转身,一拳将士兵击倒,迅速上马逃离。身后追兵紧追不舍,箭如雨下。王知化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左躲右闪,终于回到了雁门关。
    “老将军!”周明远见他平安归来,松了一口气,“怎么样?”
    王知化面色阴沉:“北燕明日全力攻城,我们的粮草也暴露了。”他顿了顿,“传令下去,全军备战,明日与北燕决一死战!”
    第二天,北燕的攻城战开始了。投石机的巨石不断砸在城墙上,云梯如林般架起。王知化亲自在城头指挥,士兵们奋勇抵抗。但北燕人太多了,城墙渐渐有些支撑不住。
    “老将军,城西告急!”一名士兵跑来报告。王知化提枪赶去,只见北燕士兵已经爬上了城墙。他大喝一声,长枪横扫,将敌人纷纷打下城墙。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双方死伤惨重。夜幕降临,北燕暂时停止了攻城。王知化疲惫地坐在城墙上,看着满地的尸体,心中满是悲凉。
    “老将军,我们快撑不住了。”周明远声音哽咽。
    王知化看着远方的星空,缓缓说道:“周明远,你带着剩下的兄弟走吧。”
    “什么?!”周明远瞪大眼睛,“老将军,您这是说什么话?我们要与雁门关共存亡!”
    王知化摇摇头:“没必要白白送死。你带着兄弟们突围,保存北唐的火种。”他顿了顿,“我留下来,为你们争取时间。”
    周明远跪在地上,泪流满面:“老将军,我不能丢下您!”
    “这是军令!”王知化厉声说道,“明日一早,你就带人突围。记住,活着才有希望。”
    第二天清晨,周明远带着剩下的士兵开始突围。王知化站在城墙上,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然后,他提枪走向城门,独自面对北燕的十万大军。
    “老匹夫,果然是条汉子!”阿骨朵看到王知化独自一人站在城门前,大笑起来,“今天就让你死无全尸!”
    王知化握紧长枪,眼神坚定:“来吧!”
    北燕大军如潮水般涌来。王知化的长枪在敌阵中翻飞,他的身上不知中了多少刀,鲜血染红了战甲。但他依旧没有倒下,直到最后一刻,他用长枪支撑着身体,怒目圆睁,仿佛一尊不朽的战神。
    当周明远带着残兵突出重围时,回头望去,只见雁门关方向浓烟滚滚。他跪在地上,朝着雁门关的方向重重磕头:“老将军,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为您报仇!”
    战后,新帝李昭得知王知化战死的消息,悲痛不已。他下旨追封王知化为镇国大将军,厚葬于皇陵。雁门关的百姓自发为他立碑,上面刻着他生前最爱的那句话:“提枪上阵有何不可!”
    多年后,一位年轻的将领站在王知化的墓前,手中握着一杆长枪。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仰与决心,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位老将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身影。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绝不会退缩,因为他是北唐的将领,他的身上流淌着像王知化一样的热血。
    在王知化战死的雁门关,每逢北风呼啸的夜晚,人们仿佛还能听到那声震彻云霄的呐喊:“提枪上阵有何不可!”而这个故事,也在北唐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为了家国奋勇向前,永不言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